回归文本与小说阐释——金圣叹“三境”说之理论阐发与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文学评点大家,他的小说批评理论主要是通过评点《水浒传》来体现的。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不仅有理论总结,而且有方法提炼,而其理论和方法则是中国古典小说批评理论的标本和象征。 金圣叹提出了独特的“三境说”,其间所谓的“圣境”、“神境”、“化境”是金圣叹小说批评中的重要术语。“三境说”贯穿于金圣叹一生的文学批评之中,反映了金圣叹独特的文学眼光和评点才华。金圣叹提出“三境说”不仅与他的个性才情、人生理想有关,而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现状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本文以金圣叹评点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为中心,并结合其它“才子书”中的相关论述,通过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金圣叹小说批评的理论路径所意味着的方法特征,揭示其评点《水浒传》所体现出的回归文本的特色,并将这一特色与20世纪中叶英美“新批评”理论相比较,揭示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独特性,进而丰富中国小说批评理论乃至中国文论体系,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现代转换提供理论样本。金圣叹的小说评点自有其理论与方法的风格特征,而其理论与方法同时也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批评理论与方法传统中的耀眼环节。从金圣叹的小说批评,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小说批评的诸多特征:依附原著、融评于改、生成新的文本价值、崇尚主体性的抒发,等等。 本文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具体阐释了金圣叹“三境说”的理论价值,探讨了其理论延续,并将之与英伽登的“空白说”相比较。第二部分以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为个案研究,从审美方式、审美特点、审美理论三个方面系统论述其小说批点的方法和理论特征。第三部分从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脉络入手,分析了金圣叹的评点,并从金圣叹的小说评点看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特征。
其他文献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作家,她的作品创作中都蕴含着她对生命、对人性、对文明的思索,她具有极高的思想修养与艺术修养。 张爱玲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具有与
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作为一种已经成形的工具理性,它的恶性膨胀导致人类文明出现偏颇,使得人类惟一赖
本文以吉尔吉斯斯坦米粮川东干族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学习、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民族生活情况为研究领域,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研法、个案分析法
内地都市情感剧因其与社会现实生活高度契合的特征,占据了内地电视剧年生产总量近三分之一,2009年以来,该类型的创作逐渐进入成熟期。本文以文本分析、文化研究作为主要的研
波德莱尔是法国19世纪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他最早对美学现代性定义并将目光转向了城市题材,在文明更替的冲撞中寻找诗歌的现代价值。“游荡者”是诗人城市
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上,丁玲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关于丁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的身份认同,其复杂的过程及其内心的矛盾、痛苦、焦灼,以及她的身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