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全球炼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原油质量的逐渐下降,混输混炼情况日益普遍。本论文主要探讨了A、B、C、D和E五种稳定性差异较大渣油采用不同比例混合时的相容性,并利用Hamaker常数计算得到混合渣油各组分介电常数。选用五种渣油原料以及五个混油样品b3、d3、e3、A2和A5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探讨渣油类型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实验中通过斑点实验法测定混合样品相容性,所选用渣油及其混合样品均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炼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原油质量的逐渐下降,混输混炼情况日益普遍。本论文主要探讨了A、B、C、D和E五种稳定性差异较大渣油采用不同比例混合时的相容性,并利用Hamaker常数计算得到混合渣油各组分介电常数。选用五种渣油原料以及五个混油样品b3、d3、e3、A2和A5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探讨渣油类型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实验中通过斑点实验法测定混合样品相容性,所选用渣油及其混合样品均未出现明显不相容的情况。对比实验样品组分数据发现,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相近的油样,其CSP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由于其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差异,即渣油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胶质与沥青质相对含量。结合油样的组分组成、介电常数(ε)及其稳定性数据,构建出胶体稳定性预测模型指数(RSI),以RSI=0.5为界限,当RSI>0.5时,该渣油较不稳定,当RSI<0.5时,该渣油稳定性较好。为快速对混合渣油稳定性作出判断,可对ε进行常量化处理:εasp=18.0和εres=4.5。渣油样品加氢后沥青质含量均有所降低,不同类型渣油反应后稳定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渣油加氢反应后,整体H含量均有所升高。该催化剂对V脱除效果优于Ni,S的脱除情况普遍优于N。综合考虑Ni、V、S、N脱除效果,C渣油整体效果较好,而d3渣油样品处理效果较差。渣油样品杂原子含量较少,沥青质含量低于5.0wt%的样品加氢效果较好(如B、C、D)。两种渣油混合稳定性较好时加氢效果较好(如b3和e3)。沥青质含量较高加氢效果较差(如A、E、d3),过多不同性质渣油混合不利于渣油加氢(如A2和A5)。对比反应后催化剂上的积炭含量可知,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对积炭的影响较大。催化剂反应后平均孔容、孔径、比表面积都减小,平均孔容损失率较大,A、d3和A2渣油反应后催化剂孔容损失率均超过46%,孔径损失率均在28%以上。稳定性较好、金属与杂原子含量较少渣油对催化剂影响较小。混合样品反应后催化剂结构参数损失较大。
其他文献
添加助剂提高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对异构烃的选择性是提升汽油辛烷值最为便捷的路径。SAPO-11分子筛因具有适宜的孔道结构及酸性质被认为是提高FCC汽油辛烷值的潜在助剂,但其较差的水热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而Al PO-11分子筛骨架组成的易调控特征,为解决SAPO-11在FCC过程的应用瓶颈提供了可能。本论文设想通过La的同晶取代制备出La APO-11分子筛,由此赋予Al PO-11分子筛适宜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清洁能源尤其是优质汽油、柴油及高级润滑油的需求不断增大。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在提升汽油辛烷值等改善石油产品的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SAPO-11分子筛由于其适宜的酸性和分子择形性被广泛的应用于正构烷烃异构化过程中。但是SAPO-11分子筛存在着孔径小,重质油品中长链烷烃的传质阻力大,反应中间体支链化程度低及产物难以逸出而结焦的问题,导致反应活性降低。因
目前已经实施的国Ⅵ车用汽油标准进一步限制了烯烃的含量。作为车用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含量远高于国Ⅵ的标准,而芳烃含量较低,因此可以采用烯烃芳构化工艺将烯烃转化芳烃,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又可以保证汽油的辛烷值处于较高水平。中空分子筛及封装金属的沸石材料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反应性能,相比于传统分子筛,中空分子筛具有更短的扩散路径和更好的产物选择性,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1-
杂原子ZSM-5分子筛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催化剂,一直以来受到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针对目前化工试剂生产杂原子ZSM-5分子筛存在能耗大、成本高以及生产过程非“绿色化”等问题,本论文旨在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矿物凹凸棒土作为原料,经酸处理提纯、低温碱熔活化后提供分子筛合成所需的全部硅铝源和铁钛等杂原子源,在无胺体系下,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干胶法直接绿色合成高附加值的杂原子ZSM
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在消耗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清洁的、绿色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传统化石燃料。生物质资源作为一种具有总量丰富、可再生、碳中性优点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科学家广泛关注的焦点。生物质的加氢液化技术是一种能够将生物质高效转化的热转化方法,此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寻找能够将生物质原料高效转化为高热值的生物油的催化剂。介孔载体SBA-15具有较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较好的
因车辆数量过快增长,轴载增加、车辆大型化以及全球气候升温等一系列问题,沥青路面出现了许多早期破损问题,其中,车辙病害在诸多问题中占有压倒性的比重。抗车辙剂制备技术是目前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构建出一种新型核壳结构抗车辙剂的概念,用高分子材料和增塑剂,提高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性,而在“壳”中裹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的“核”,使抗车辙剂具有足够的强度,仍然保证对混合料的抗车辙效果。本文以HDPE、粉煤灰、蜡类
近年来,沥青路面再生研究成为各方的研究重点,再生沥青路面(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其中,厂拌热再生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但现有的厂拌热再生的加工方法并不能保证老化沥青的黏性恢复。因此本文通过自制不同黏度等级的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通过对再生沥青的性能分析,表征老化沥青黏性恢复程度,从而优选再生剂。通过对温热再生沥青胶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催化裂化(FCC)油浆富含短侧链芳烃,脱固和脱沥青质后的精制油浆是生产针状焦的潜在优质原料。精制油浆进一步预处理是其高价值利用的重要前提,采用溶剂辅助炭化预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油浆体系内分子簇的缔合状态,在热转化实验中影响炭化结果。本文重点研究溶剂辅助预处理对FCC油浆炭化成焦过程的影响,对指导FCC油浆制备针状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辽河催化裂化油浆为试样,采用蒸馏法脱除固含物,蒸馏切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相关法规对机动车染料指标中硫化物的限制日益苛刻,渗透汽化膜脱硫技术由于操作条件温和、运行成本低、辛烷值损失小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缺少分离性能好、寿命长的膜材料及合适的膜组件,该技术的工业化受到了限制。本论文针对名为低硫汽油、高硫汽油的两种催化裂化汽油原料,选择聚氨酯为膜材料,进行制膜、改性工艺的优化,对其耐溶胀性能、寿命及稳定性等进行评价,对碟管式膜组件引入
随着我国市场对以丙烯和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原油资源的日益重质化、劣质化,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但该技术在加工硫及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劣质重油时,易出现催化剂失活和重油转化率过低的情况。同时,因为重油粘度大、难以雾化的特点,反应主要以液相反应的形式发生,这会影响反应速率,且易造成催化剂结焦严重,导致低碳烯烃收率较低。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采用分级气相催化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