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生”与“死”——一项法律社会学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历史尚短,其立法实践、法学研究均以域外成文法为基础。然而,习惯游走于法律条文的立法者和学者易于忽略法律赖以立足的实践基础,致使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脱节。在中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越发严峻的现在,实践中的未成年人与少年司法却鲜少引发学者和立法者的回应。本文试图论证社会学视角的引入对于法学和法律的必要性和解释力,从少年司法琐细的法律条文中抽象出其所预设的“未成年人”形象,从而抛开繁琐的规定直面法律本身。以美、日两国的法制史、社会史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少年司法制度的社会历史生成机理,并指出关于少年司法、未成年人的问题意识都是特定社会背景的产物。幼年期与成年期的生物学区分是自然的存在,但儿童与成人的划分却是社会的创造。作为孕育未成年人的前提,书写文化的出现使得儿童与成人之间产生了新的本质区分,而工业化、城市化和核心家庭则改变了人们看待儿童的方式,由此迥异于过去的现代儿童形象得以发明。以城市化和人口剧增为引发的犯罪浪潮为背景,未成年人以现代儿童为蓝本被创造,构成了少年司法制度的基本预设和实践基础。纯洁无垢、蕴含理性潜能且因外界污染而行差踏错的儿童在实证主义法律的注视下化身为未成年人,以此为中心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即是少年司法。随着新的媒介环境和个体化趋势的展开,儿童自身以及人们看待儿童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一方面,缺乏深度的电子媒介在根本上动摇了儿童与成人的区隔,使得知识的隔离和教育的规训都不复有效;而另一方面,伴随个体化出现的社会资本衰减和社会网络解构则让儿童从“我们”中被剥离,成为了大众话语的他者,而不再是值得呵护的美好成员。上述变化使得关于现代儿童的想象产生了裂痕,在极端犯罪案件和高涨的犯罪趋势的推波助澜下,人们开始重新想象罪错儿童的面目,转而将不端行为归诸于儿童自身,这直接促成了未成年人形象的消解,进而导致了美、日两国少年司法的成人化。之所以无法简单地用犯罪率解释将罪错儿童送往刑事程序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正是从儿童到未成年人的形象所发生的本质改变。由此,笔者认为,应当以对少年司法的重新理解为契机,立法者有必要悬置该制度的正当性,面对中国大陆的现实去了解、思考、构建罪错儿童的处理机制,而非简单模仿域外的“先进”制度;法学研究者则应当从法律条文中抽身,以对具体语境的关注摆脱逻辑的窠臼,从而超越形式主义的演绎推理。
其他文献
利用静电喷雾方法成功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均苯三甲酰氯(TMC)荷正电纳滤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NH2-UIO-66(Zr),进一步提升了复合纳滤膜的性能。通过FTIR、SEM、EDS、Zeta电位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膜结构、形貌和表面电荷,并采用错流测试装置对不同重金属溶液进行分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MOFs的添加量为0.01 wt%时,制备出的复合纳滤膜性能最优,通量为8.9 L·m-2
期刊
制备二维氧化石墨烯(GO)纳滤膜并系统探索染盐分离性能。通过氧化刻蚀的方法获得多孔性GO(hGO),以聚乙烯亚胺(PEI)、硫脲(TU)为交联剂,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构建hGO纳滤膜。通过改变氧化刻蚀时间控制hGO纳米片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以调控膜染盐分离性能及稳定性。结果显示,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hGO膜的渗透通量逐渐增大,氧化处理1 h后hGO-1膜的纯水通量为8.2 L/m~2h bar;染料
期刊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二氧化碳气体以及各种阴离子在农业、食品以及化工行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断给人们带来效益,但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给地球生物造成很大伤害。因此,二氧化碳监测、捕集以及阴离子识别变的至关重要。本文对L-苯丙氨酸衍生的酰腙类有机凝胶因子(A1-A3)在二氧化碳识别方面的性质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合成了对比化合物A4。从荧光强度变化、凝胶状态改变两方面测试了氟离子诱导的A1
学位
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层,以聚乙烯醇为分离层材料,通过向聚乙烯醇中添加氧化石墨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改性聚乙烯醇纳滤膜。分别以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为原料液,测试了改性纳滤膜的分离性能,并与聚乙烯醇纳滤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聚乙烯醇纳滤膜相比,氧化石墨烯改性聚乙烯醇纳滤膜的通量有一定下降,但对盐的截留率显著提高,对硫酸钠的截留率最高达96.1%,对氯化钠的截留率在30%左右,显示出较好的分盐性能。
期刊
薄层纳米复合(TFN)纳滤膜的构建和性能的调控机制对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TFN纳滤膜及研判TFN纳滤膜的使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纳米颗粒作为中间层对TFN纳滤膜的构建和性能的调控机制,本文以不同形貌(球状、棒状、片状)、不同加载量(9 mg/m~2、28 mg/m~2、47mg/m~2、65 mg/m~2、84 mg/m~2)的氧化铈(CeO2)纳米颗粒为中间层,通过预加载界面聚合法及水相掺
学位
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率、无污染等优点。纳滤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水处理、制药及食品等行业,但通量低是阻碍纳滤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界面聚合(IP)作为制备纳滤膜选择层最常用的方法,由胺单体从水溶液中扩散到水-有机界面,与有机相单体快速反应成膜。因此,膜的结构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胺单体的扩散行为决定。本研究分别从成膜过程和膜结构出发,利用离子液体(IL)结构可设计及在水溶
学位
中空纤维型纳滤膜具有填充密度高、进水流道开放等结构特点以及高通量、高抗污染等性能优势,是纳滤膜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由于中空纤维基膜表面弧形结构,在纳滤层连续成型时容易发生成膜反应不均、“基膜-纳滤层”之间结合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中空纤维纳滤膜规模化制造与应用。对近年来中空纤维纳滤膜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分析不同制膜方法及相应核心纳滤膜材料的特性,阐述成膜工艺与膜材料物化性质对膜性能的影
期刊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种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体和生物具有高致癌和致畸危害。本文采用强亲水性纳滤膜分离水体中憎水性的萘、菲、荧蒽三种PAHs,探究了不同操作压力、溶液p H和离子强度对萘、菲、荧蒽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 MPa操作压力、溶液p H=9、离子强度(MgCl2)为600μS·cm-1条件下,ANF-5纳滤膜对萘、菲、荧蒽的截留率分别为74.6%、96.
期刊
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市场上资本利用和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对一国的资本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一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不断增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除了传统的经济因素,如国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隐性软环境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其中,文化的隐性影响起到
学位
聚醚砜(PES)因具有优异的成膜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和耐酸碱性,被广泛用于分离膜的制备。以PES为膜材料,采用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制备PES纳滤膜,已被商业化推广。然而,目前商业化的PES纳滤膜具有皮层厚、孔隙率低、膜的渗透选择较差等特点。为了提升PES纳滤膜的渗透选择性,本论文从PES材料结构设计出发,将亲水嵌段聚乙二醇作为封端剂嵌入聚醚砜主链,合成两亲性聚醚砜-b-聚乙二醇(PES-b-PEG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