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来源广泛的社会资本引入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领域,有效的缓解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财政压力,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十三五规划中,也鼓励各级政府继续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体制创新,完善社会资本的退出渠道,进一步拓宽PPP的应用领域。然而,由于PPP项目所具有的投资规模与数额巨大、建设与运营周期漫长、过程复杂、收益不确定性强等特点,经常会出现政策变故、决策失误、项目需求及收益预测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并因此带来政府、社会资本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导致项目的提前终止。PPP项目的提前终止问题既是在PPP实践中所出现的重要问题,也是PPP项目决策前所需要研究的关键理论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比对不同PPP项目提前终止的特点和传统净现值法计算终止补偿额的缺点后,引入实物期权的思想,对项目未来需求量等导致的收益不确定性进行期权定价,由此得到项目公司在风险等价的收入相关政府保证下的未来收益上下限,构建了针对四种不同提前终止情况的补偿决策模型,并通过对算例的应用计算检验相关模型。首先,界定PPP项目提前终止的概念,并通过文献研究对提前终止的主要研究进展、补偿决策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国内外学者在PPP领域和实物期权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在提前终止决策领域应用实物期权方法的契合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文献分析和多案例研究等方法,对PPP项目提前终止中的主要流程、关键影响因素、责任分担及不同情境下的补偿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清晰划分,形成了科学、明确的补偿体系,得出影响提前终止补偿决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相关的模型构建打下基础。然后,引入实物期权理论,基于项目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等构建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由PPP项目收入相关的政府保证下的看涨和看跌期权的价值相同这一责权利关系,得出需求量不确定时,不同政府保证所对应的动态收益价值和动态市场价值。根据补偿内容的界定,构建了针对四种不同提前终止情境的补偿的决策模型。最后,结合由于政府责任导致收费性公路PPP项目提前终止的算例,对本文的补偿模型进行应用,验证了相应补偿评估模型的适用性,为政府在提前终止回购时需要支付给项目公司的补偿金的计算提供了合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