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发展,保证儿童的健康是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投资。不健康的儿童很难成长为精力旺盛且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说儿童保健服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保健服务的重点对象是6岁以下的儿童。在计划经济年代,传统的预防三级网络能够满足儿童保健服务的需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出现了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为主要流入地的举家迁移的流动人口大潮,上海市也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及其他们的子女。由于流动人口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儿童保健意识淡薄,主动性差,传统的儿童保健服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历史演变与基本特征的分析,运用服务型政府和儿童保健理论,以杨浦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旨在探索建立一种全方位、多系统、多部门、多层面配合的,具有“条条互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为特点的,以信息化为载体的适应于上海6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的立体化保健服务。围绕对儿童保健服务的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以下观点。第一,政府部门必须转变服务理念,把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作为工作的原则,一切从服务出发,加强部门资源整合和联动,把流动儿童融入到儿童保健服务的管理中。第二,6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是一种医学和社会的结合,需运用社会资源,实现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服务的立体化管理。第三,儿童保健服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医疗部门必须通过改变流程、提高质量、转变服务模式等方法提供更加便捷、优质及高效的儿童保健服务。第四,积极营造关心流动人口的和谐氛围,也是做好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的必要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