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河套灌区传统灌溉条件下间作农田不同作物用水不协调,水分高耗低效等问题。将膜下滴灌技术与间作技术相结合,以实现间作种植(番茄、玉米间作)与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相协调,提高间作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对膜下滴灌条件下间作农田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膜下滴灌条件下间作农田不同灌溉模式及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指标、十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的研究,利用十壤水平衡法以及FAO综合系数法探求滴灌条件下间作农田作物耗水以及作物系数(Kc)规律,并结合SAREG模型提出适合该地区的覆膜滴灌条件下间作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制度,为该地区节水灌溉、高产增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田间试验于2013年、2014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磴口县坝楞农业节水示范区进行,主要结论如下:(1)覆膜滴灌下番茄、玉米间作在不同水分和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株高、叶面积指数、茎粗、干物质累积量与单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间作模式下玉米各生长指标均优于单种模式;而4行番茄间作2行玉米(4-2)模式中的番茄各生长指标与单种番茄较接近,而2行番茄间作2行玉米(2-2)模式中的番茄各生长指标略低于单种番茄。(2)覆膜滴灌下间作农田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在不同位置总体表现为:覆膜番茄>覆膜玉米>番茄玉米膜间裸地;但2-2间作模式与4-2间作模式变异系数有一定差异,其中2-2间作模式在0-20cm深度十壤含水率变异系数较大;而4-2间作模式在40-60cm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达到最大。(3)覆膜滴灌下间作农田Kc值可采用FAO推荐值进行修正。将FAO推荐的各单作物的Kc值进行灌溉方式、田间管理模式的修正,应该综合系数法得出膜下滴灌下间作农田理论作物综合系数,并与水量平衡法实测得到覆膜滴灌下间作农田作物系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4)基于WIN ISAREG模型对覆膜滴灌下间作农田灌溉制度进行评价,并不同灌溉模式及间作模式下对作物生长、产量、土壤水等因素综合考虑,优化了覆膜滴灌下间作农田灌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