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电子支付发展势头迅猛,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2016年,苹果公司与中国银联签订合作协议,中国银联云闪付开通苹果支付功能,这表示苹果公司的Apple Pay正式登陆中国。Apple Pay与visa的联姻,在美国的市场上获得很大的成功,在之后的国际化上也发挥极大的优势。但经过一两年的发展,Apple Pay在中国的发展并未如预想中的和在美国一样受到市场的热捧,这是遭遇了什么样的阻碍使得Apple Pay携手visa的国际优势发挥不出来呢?Apple Pay在美国发展势头迅猛,为何在国内市场却运行不顺?是Apple Pay自身的问题抑或是有其他的金融法阻碍呢?本文通过美国的支付方式Apple Pay落地中国为主线,从事实与法律阻碍两个方面分析落地困难的因素,从这些原因中剖析Apple Pay在中国落地困难的法律实质,从中发现中国电子支付平台的监管对于中外两个平台存在差异,从而提出要开放电子支付市场的观点。紧接着加以案例以及理论分析,论证开放电子支付市场的必要性。对于电子支付平台的监管,我们国家的法制体系尚不完善,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支付平台的管理经验,比如笔者列举了美国和欧盟经济体两大巨头的监管模式,从中挖掘精髓。由于体制不一样,照搬国外的监管模式是万万不可行的,但是借鉴经验,走出适合我们国情的监管道路是符合实际的。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在前文的铺垫下,将我国体制结合国外管理经验中适用的监管经验,对中国未来的电子支付平台的监管提出完善的建议和方向。本文一共包括四个主要部分。第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Apple Pay的登陆中国的情况,包括其自身的法律定性,发展优势以及落地中国遇到困难的法律本质。第二部分则更加具体的阐述了开放电子支付市场的必要性。经过第一部分的阐述,了解目前国内对中外电子支付平台存在的监管差异,说明其需要开放的法律原因。第三部分则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介绍国外对电子支付平台的监管模式。美国的监管中,政府主要保持中立,更多的把重心放在事后的监管。欧盟的监管主要还分层次,对不同类型的电子支付平台采用不同的监管制度。第四部分即总结分析我国目前电子支付方面的立法现状,以及对未来监管方向提出建议。基于前几部分分析得出的法律因素,同时借鉴国外有用的监管经验,对支付平台的监管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由此,从Apple Pay落地中国所引出的法律问题则是我国需要更加开放支付市场,引入更加完全的竞争机制,确立监管原则,明确监管机构的具体职责,给电子支付平台创建一个更适应国际化、更加健康强大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