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对HK-2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组织、器官缺血后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血流灌注。然而有时这种血流再灌注却加重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此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肾是富血流的器官,对IRI相当敏感。IRI是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重要发病机制,在肾移植过程中,它是导致早期移植肾功能障碍,甚至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治疗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ARF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研究肾IRI的发病机制,寻求新的针对IRI本身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证实,肾IRI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肾组织经历缺氧再复氧的打击后,通过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症因子浸润等途径,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间质水肿以及急性肾小管坏死。因此有效的治疗IRI的方法应从多方面来阻断这种病理生理过程。参附注射液(SF)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临床上已应用于治疗心、脑、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它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拮抗细胞内钙超载、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机制减轻IRI,保护脏器功能。目前对于参附注射液在肾IRI中的改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较少,其在肾脏作用的靶点和效应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采用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建立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外模型,结合本实验室已完成的动物实验,进一步在细胞、分子水平探讨参附注射液在肾IRI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参附注射液在肾脏病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再复氧组(IRI)、低浓度参附(1%)+IRI组、中浓度参附(2%)+IRI组、高浓度参附(5%)+IRI组。体外培养HK-2细胞,以双气道孵箱营造含1%O2、5%CO2的缺氧环境,细胞放回常规孵箱为复氧。观察各组细胞在缺氧4h再复氧8h刺激下的反应。 1.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比例; 2.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经Fluo-3AM标记的细胞内钙浓度; 3.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MCP-1的浓度。 结果: 1.SF减少细胞在缺氧再复氧刺激后的凋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5%SF组凋亡率最低,并与单纯IRI组有显著差异。流式细胞术与TUNEL法检测的凋亡率一致。 2.SF抑制缺氧再复氧刺激后的细胞内钙超载,并呈剂量依赖性,5%SF组细胞内钙荧光值最低,与单纯IRI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3.HK-2细胞正常情况下分泌少量的MCP-1,在缺氧再复氧刺激下分泌量增加。SF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MCP-1的作用,但未观察到剂量依赖性。 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1.参附注射液可以降低缺氧再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 2.参附注射液可抑制缺氧再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钙超载。 3.参附注射液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缺氧再复氧诱导下分泌MCP-1。
其他文献
目的:以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T-PKP)为对照评价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FS-PKP)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FS-PKP47例48眼,T-PKP40例40眼。
目的:疼痛(Pain)作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等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晚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晚期骨
目的:  1.依据问卷编制程序,基于知信行理论为框架和基础,采用访谈、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国内医患关系研究相关内容编制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及文化背景的患者就医美德知信行问卷,并
目的:喉癌约占全身癌肿的1%-5%,在耳鼻咽喉的恶性肿瘤中,约占7.9%-35%。目前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血管的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发展、转移的关键。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其恶性表型及其生物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对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和纤溶状况的影响,以揭示冠心病介入术后缺血心肌再灌注所引起的氧自由基爆发,进而引起的血
目的:探讨survivin的表达在食管鳞癌(ES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53和Bcl-2蛋白在50例ESC组织
一直以来,肝脏穿刺及病理活检始终被认为是评估肝脏纤维化的金标准。众所周知肝脏穿刺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会带来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而由于样本误差,观察者误差所带来的误诊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