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动,为产业集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集聚,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但集聚经济在成为我国经济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会因产业规模的扩张而加大对资源的消耗,促使如雾霾及酸雨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浅显来看,产业集聚程度的加深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但产业集聚也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减少环境污染。因而,对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环境污染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可以为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的可持发展提供参考。从现实情况来看,如何采取适宜的产业发展政策和环保政策,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忽视。本文将制造业产业集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指出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进而提出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其次,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再者,探究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从而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实证分析方面,采用2005-2017年我国269个城市的数据,根据理论分析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全样本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同时,在区分东、中、西部城市和特大、大、中、小型城市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就全国样本来看,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正相关,制造业产业集聚将会加重环境污染问题。集聚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取决集聚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正负外部性强弱。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较低,集聚的优越性难以发挥,因而制造业产业集聚过程中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强于正外部性。(2)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分区域看,西部地区城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表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东、中部城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已经不显著。东、中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减弱,西部城市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不断加深,产业集聚的扩张效应明显,产业集聚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强于正外部性;分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将改善环境污染,大、中城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只有小城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由于特大城市已跨越以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时期,且环境规制标准高,治污能力强,制造业产业集聚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不明显。(3)技术创新可以抑制环境污染。无论是全国,分东、中、西部区域或是基于城市规模的分析,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均呈现负相关关系。(4)从全国来看,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但由于不同城市制造业所处的集聚进程不同,不同区域和规模的城市表现出差异性。分区域看,中、西部城市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东部城市作用不显著。分城市规模看,大、中、小城市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显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特大城市作用未体现。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最后对我国城市制造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