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应用激光光谱技术,对肝病、肾病及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进行光谱分析,试图探讨正常人与病变患者的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在光谱上的差异,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病变的可能机制。重点讨论健康人和肝病变患者血清的偏振荧光光谱的差别及肝病变患者与肾病、糖尿病患者血清光谱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确定激光光谱技术用于肝病诊断的可能性。 文章综述了激光光谱技术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及发展现状,对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明阐述。实验用氩离子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利用488.0nm波长的激光激发健康(25例)及病变(肝病13例,肾病15例,糖尿病22例)的血清,在495nm-640nm范围内采集它们的荧光光谱图及偏振荧光光谱图,计算荧光光谱的峰值点位置、相对强度、峰半高宽、0.707宽度。 在对25例正常人和13例肝病变患者血清的偏振荧光光谱进行峰半高宽和0.707宽度分析发现肝病变患者血清的带宽比正常人的宽。对样品水平偏振荧光光谱带宽的统计得到70%(峰半高宽)和85%(0.707带宽)的符合率,而对样品的垂直偏振荧光光谱带宽的统计得到67.5%(峰半高宽)和70%(0.707带宽)的符合率。 对肾病和健康人的血清荧光光谱图的峰值点位置及590.0nm和630.0nm点与最高峰值点的强度比进行分析得到,虽然峰值的红移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健康血清与肾病血清区分开来,但结果不理想,符合率仅为67.5%。但它们的相对强度能够将健康与病变血清很好的区分开,尤其是630.0nm点与峰值点的强度比甚至能判别肾脏病变的程度。 在对糖尿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荧光光谱分析比较发现,两者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对这三种病例进行比较时能从某些值的相对强度比区分出肝病患者血清的特点。 本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495nm-640nm范围内的光谱就是由多种荧光物质(胆红素、抗坏血酸、卟啉,卟啉衍生物等)迭加产生的,肝病变血清中胆红素,卟啉衍生物等的含量明显要比正常人的来得高,或许这就是造成偏振荧光光谱峰半高宽及0.707带宽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