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hA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减轻肺损伤的特点,将hAMSCs经静脉注入到孕鼠羊水栓塞模型体内,从炎症角度初步探讨羊水栓塞时对肺损伤可能的保护机制。 方法: 1. SD孕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羊水胎粪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10只),从孕鼠子宫中抽取羊水与胎鼠胎粪制成99:1的羊水胎粪混合液,沿腹主静脉: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羊水胎粪组注入羊水胎粪混合液,实验组1输注hAMSCs后输注羊水胎粪混合液,实验组2输注羊水胎粪混合液后注入hAMSCs。观察1小时后处死孕鼠,取动脉血3ml,肺组织称重后,左肺-80℃保存备用,右肺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常规包埋切片用于HE染色、APM染色及免疫组化。 2. 检测第四代hAMSCs是否培养成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A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hAMSCs波形蛋白表达。 3. 各组进行肺系数计算,右肺组织均进行HE染色、APM染色和CK16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验证羊水栓塞模型是否建立成功。 4. 四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右肺组织NF-κB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左肺组织NF-κB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TNF-α、IL-8的浓度。 结果: 1.临床表现: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后呼吸平稳并无太大变化;羊水胎粪组表现出明显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爪湿冷、大小便失禁、四肢抽搐等症状;实验组1、实验组2呼吸加快后又逐渐平稳,偶有四肢抽搐的症状,爪稍湿冷。其中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观察1小时后孕鼠均无死亡案例发生,羊水胎粪组有1例孕鼠死亡,其羊水粘稠。 2.肺系数:对照组(3.083±0.256),羊水胎粪组(3.805±0.691),实验组1(3.043±0.457),实验组2(3.180±0.436),羊水胎粪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HE染色:对照组未见异常;羊水胎粪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充血,肺间隔增宽、肺组织中有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肺血管内见疑似羊水粘液成分及角化鳞状上皮等羊水成分;实验组1与实验组2肺血管内也可见疑似羊水成分及角化的鳞状上皮等,但病理改变轻于羊水胎粪组,可见少许水肿,充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APM染色:对照组肺组织血管内未见异常染色;羊水胎粪组、实验组1与实验组2肺组织血管内可见细丝状角化的鳞状上皮,呈桃红色,同时可见亮染蓝色的羊水粘液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CK16:羊水胎粪组、实验组1、实验组2均可见棕黄色絮状或丝状角化的鳞状上皮。 3.hA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第四代hAMSCs波形蛋白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hAMSCs的免疫表型:第四代hAMSCs高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或低表达CD34、CD11b、CD19、CD45、HLA-DR。 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NF-κB:对照组肺组织表达少量棕黄色颗粒;羊水胎粪组肺组织有大量棕黄色颗粒,呈强阳性表达,实验组1与实验组2呈弱阳性表达;各组平均光密度值:对照组(0.405±0.059),羊水胎粪组(0.453±0.036),实验组1 (0.376±0.060),实验组2(0.405±0.047)。羊水胎粪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的浓度:羊水胎粪组、实验组2、实验组1、对照组条带颜色依次减弱,各组灰度值:对照组(0.539±0.131),羊水胎粪组(0.678±0.228),实验组1(0.522±0.169),实验组2(0.553±0.200)。羊水胎粪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L-8:对照组(123.169±13.615),羊水胎粪组(158.346±47.682),实验组1(79.316±46.035),实验组2(109.637±28.287),羊水胎粪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对照组(36.169±4.469),羊水胎粪组(39.408±2.406),实验组1(30.640±4.486),实验组2(35.550±2.962),羊水胎粪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值经统计学分析,羊水胎粪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通过HE染色、APM染色及免疫组化CK16的表达确认羊水栓塞模型制备成功;2.hAMSCs可以通过下调IL-8、TNF-α的水平、抑制肺组织NF-κB的活化干预孕鼠羊水栓塞,达到减轻羊水栓塞炎症反应及减轻肺损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