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高脂饮食来制备肥胖大鼠模型。方法:选用8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10只/组),高脂组(70只/组),每笼3只喂养12周,自由饮水,每天上午8点定时喂給饲料。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脂肪供能比为17.2%),高脂组喂以高脂饲料(脂肪供能比为42.9%,含猪油18%)。自由摄食,记录每天每笼大鼠的给食量和撒食量,确定实际摄入量。对照组与高脂组除脂肪,淀粉含量有所差异以外,蛋白质,无机盐,纤维素,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相同。所有大鼠每周定时称体重,分别于0, 4, 8, 12周末过夜禁食10小时后,于次日上午9点采尾血,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以备血清学指标的测定。结果:饲养12周后,以高脂组大鼠体重高于对照组大鼠平均体重加1.4倍标准差为标准来确定实验性肥胖大鼠,筛选出的符合标准的肥胖大鼠34只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实验,造模成功率为48.6%。结论:以含猪油18%、脂肪供能比为42.9%的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可成功制备肥胖大鼠模型。第二部分膳食调整对大鼠脂联素水平的调节目的:观察研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采取降脂、调整脂肪酸构成和限能等膳食调整干预措施后大鼠体重、血糖、血脂、血胰岛素水平、内脏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在肥胖及糖脂代谢改善中所起的作用。为该类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造模阶段的对照组继续以基础饲料喂养,实验性肥胖大鼠则按体重随机分为高脂组,降脂组,降脂+调脂组,降脂+调脂+限能组继续喂养8周。限能组单笼喂养,其他各组每笼3只喂养,自由饮水,每天上午定时喂給饲料。除限能组外,各组大鼠自由进食,记录每天每笼大鼠的给食量和撒食量,确定实际摄入量。限能组的每日给食量为基础对照组上一日平均摄食量的80%,其减少量为淀粉含量,确保限能组除热能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纤维素、维生素等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和自由摄食组相同。于16周末过夜禁食10小时后,于次日上午9点采尾血,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以备血清学指标的测定。20周后断头处死,取全血,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取内脏脂肪,肝脏,肾脏的器官,液氮冷冻后置于-80℃冰箱保存。测量血脂,血糖,血胰岛素等血清学指标。以实时定量RT-PCR测定大鼠内脏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1.经过8周的膳食结构调整,限能组的体重,内脏脂肪含量与高脂组及其余调整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 < 0.05),更接近对照组的水平,降脂组,调脂组与高脂组相比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降脂、调脂、限能均能降低肥胖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但以限能组最为明显(P < 0.05),降脂组、调脂组次之。3.对照组,高脂喂养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降脂、调脂组、限能组脂联素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限能组升高最为明显(P < 0.05)。4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经8周膳食调整干预,降脂组,限能组脂肪组织中脂联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继续高脂喂养组(P < 0.05),但调脂组脂联素表达水平低于高脂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结论:限能,降脂,调脂能够提高肥胖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和血清脂联素水平,对于TG,TC,HDL-C,LDL-C,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以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的限能+降脂+调脂组作用最为明显。该研究结果为肥胖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