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号学作为意义研究之学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并于20世纪末开始被用到翻译领域中,其代表人物是查尔斯·莫里斯和罗曼·雅各布逊。它不同于传统的从语言学、语用学或交际学等单一视角研究翻译问题,以语言符号系统的共性为基础,囊括了语言和非语言系统中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与其他翻译理论不同,符号学涉及影响翻译过程的多种因素的研究,强调意义的阐释,突破了传统译论的片面性。本文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对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本文以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观为理论基础,对王维诗歌及其英译本分别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索译者如何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从而实现王维诗歌英译中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等效转换。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意义的等效转换,就要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语义对等、句法对等和语用对等。希望本研究可以对今后王维诗歌的英译研究有所帮助,拓宽中国文学英译研究的新思路,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