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结合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下肢平衡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挖掘评价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客观指标。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肌力训练结合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刀疗法治疗,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等速肌力测试、本体感觉测试及下肢平衡功能测试,指标包括:VAS评分、WOMAC评分、峰力矩、肌肉总做功值、被动角度重现值、平均轨迹误差值。治疗一个疗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同时治疗后进行中医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与71.11%;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VAS评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优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WOMAC评分: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WOMAC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WOM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WOMAC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WOMAC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WOMAC评分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峰力矩:伸肌群峰力矩: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峰力矩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伸肌群峰力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伸肌群峰力矩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伸肌群峰力矩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伸肌群峰力矩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伸肌群峰力矩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屈肌群峰力矩: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峰力矩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屈肌群峰力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屈肌群峰力矩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屈肌群峰力矩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屈肌群峰力矩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肌群峰力矩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肌肉做功值:伸肌群肌肉总功值: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伸肌群肌肉总功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伸肌群总功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伸肌群总功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伸肌群肌肉总功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伸肌群肌肉总功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伸肌群肌肉总功值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屈肌群肌肉总功值: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屈肌群肌肉总功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屈肌群总功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屈肌群总功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屈肌群肌肉总功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屈肌群肌肉总功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肌群肌肉总功值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被动角度重现值: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膝关节被动角度重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膝关节被动角度重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膝关节被动角度重现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膝关节被动角度重现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被动角度重现值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被动角度重现值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平均轨迹误差值: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平均轨迹误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侧下肢平均轨迹误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侧下肢平均轨迹误差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患侧下肢平均轨迹误差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患侧下肢平均轨迹误差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平均轨迹误差值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治疗期间,试验组出现局部皮下轻度血肿4例,对照组出现晕针3例,局部皮下轻度血肿1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4/49。结论:1.膝骨关节炎通过肌力训练结合针刀疗法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2.肌力训练结合针刀疗法可以改善患侧下肢平衡功能;3.肌力训练结合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协同作用;4.等速设备及动静态平衡仪运用于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估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