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市场化不断深入,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兴办医疗服务机构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日趋成熟。民营医疗机构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数量增长很快,作为医疗服务市场中的重要存在形式,其对公有制医疗机构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由于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性质,使得民营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出现违背“救死扶伤”、“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的非法行为,不仅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形象,同时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卫生监督执法是国家管理公共卫生的重要形式,其根本任务是保障医疗市场在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正常秩序,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公民的健康权益,保障国家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减少和控制在诊疗活动中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以达到保障公民健康的目的。量化分级管理,是2005年在卫生部倡导下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领域率先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卫生监管模式,之后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分别应用到学校卫生监督、化妆品卫生监督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通过在高新区民营医疗机构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合理的高新区民营医疗机构量化分级指标及高效的评分标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分析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民营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中的真实效果与实际作用,同时,从实际实施过程中找出不足,进而改善和提高量化分级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针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的新模式。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结合本区民营医疗机构执业过程中的实际违法行为,制定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指标与评分标准。最后对民营医疗机构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得分情况和评定级别统一编码,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一般描述性统计和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对高新区民营医疗机构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前后的比较发现,民营医疗机构在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自律性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减少了违法行为的出现,降低了医疗安全隐患。通过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也促进了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改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效能,并仍需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法律教育及宣传力度,增强其法律意识,大力发挥第三方的监督力量,保障量化分级管理的效果。结论:本文以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员的视角,将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应用在本辖区内的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中,通过适用前后的比较和分析,验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起到了良好作用和效果,期望在系统范围内推行。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量化分级评定表》。内容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问题等,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应适时做出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