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素朴作为一种美的典范,被文人、艺术家们推崇,广泛地运用于文艺创作领域,在文艺批评领域也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美学范畴。素朴范畴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朴作为一种美的典范,被文人、艺术家们推崇,广泛地运用于文艺创作领域,在文艺批评领域也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美学范畴。素朴范畴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内涵不断地被充实完善。论文分三章探讨素朴范畴在中国古代的发展。第一章追溯素朴范畴的渊源。从先秦道家最早将素、朴或者素朴用于美学评论到先秦儒家用其探讨文质关系,再到《周易》中包含的素朴意味。先秦两汉时期的素朴还带有明显的哲学色彩,此时期的素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美学体系,甚至还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它还只是儒道两家用来阐释自家学说以实现社会理想的工具。第二章,梳理中国古代美学史中素朴范畴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谢灵运提倡“去饰反素”,陶渊明主张任性自然,在他们的诗文创作中素朴表现为清丽自然的风格。《文心雕龙》继承了先秦儒家关于文质关系的探讨以及《周易·贲卦》的主张,从文学创作的情与辞两个角度丰富了素朴的内涵,主张讲求情感真实与文辞藻饰适度。唐宋时期,以司空图与苏轼对素朴的讨论最为突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从作家创作心理与作品风格特征两个角度丰富了素朴的内涵。苏轼倡导“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素朴之风。明清时期的素朴理论则多了人性的成分。第三章总结素朴范畴的内涵并探讨其美学价值。从诗文创作角度而言,素朴范畴的内涵包括情感真诚、文辞淡泊、文法自然三个方面。在美学价值上,素朴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还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领域,在绘画、戏曲、制瓷业都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同时素朴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工程现场对快速获取岩石强度和岩体结构面参数的实际需求,以自制便携式点荷载仪为基础,针对工程常见的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结合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运用
氧化锌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催化材料,具有光敏性高、无毒、带隙宽等优点,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粉末状纳米氧化锌在应用中存在团聚及回收困难等问题,如何实现纳米氧化锌的分散及固定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仍然是挑战。近年来,一维碳纳米纤维(CNF)因其尺度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纳米尺寸的碳纤维可以实现催化剂的均匀固定,改善催化剂的团聚问题,还可能转移光生电子,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造板中甲醛含量的技术体系。在穿孔萃取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测试样品的物理形态而减少称样量,采用挥发性相对较小的有机试剂作为提取液,引入2
汉代女性社会评价植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土壤里,反映了汉代社会对女性行为的要求与期许,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汉代女性的生活风貌。汉代,承秦制,开后世,尚儒学,兼法家,时代的特殊性造就了汉代女性特有的魅力,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社会评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汉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官方、儒家学者、民间舆论三个方面。汉代官方通过对典型性女性的旌表与惩戒,形成了对女性成文的规范与约束;儒家学者以董仲舒、刘
在现代日语中“やっと”“ようやく”“かろうじて”“ついに”“とうとう”“いよいよ”都是表示“实现”义的副词,它们之间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各具特点,是日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这六个副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从《中日对译语料库》收集的实际用例进行考察分析,探讨了这六个副词的意义与用法,并进行了比较。本论文由以下六部分构成。开始是序论及研究现状。序论包括问
人类对自然元素的运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持续至今,陶瓷艺术的表现方式在现今不断的多元化。陶瓷艺术中自然形态的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著名的德国设计师Luigi Korani(路易吉·克拉尼)说过“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设计师,在几乎所有的设计中,人类获得的最强有力的信息都是大自然赐予的”。自然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范畴大到星球地貌、海洋山脉,小到分
近年来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分布式光伏大规模推广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间歇性强的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配电网,给配电网带来了电能质量、谐波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
目的探讨IL-17A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泌CXCL12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IL-17A刺激培养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或预先加入STAT3抑制剂孵育1 h后再进行刺激,酶联免疫吸附试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附件IA;货物贸易多边协议附件IB:服务贸易总协定附件I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GATI,1994GATS第二议定书 金融服务 农业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
“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以及多方面的要求,它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小康社会”这一概念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