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 linfarction,AMI)患者发病后1个月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SF-36量表对2011年1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AMI患者发病后1个月生存质量进行评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与生存质量有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SF-36总评分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合并症呈负相关,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肌钙蛋白峰值(代表心肌坏死范围)越大,其生存质量越差,呈负性关系,SF-36总评分与接受PCI治疗、EF值呈正相关。   结论:   AMI患者发病时年龄大、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高,EF值低、cTnI浓度峰值高可影响AMI患者发病后1个月的生存质量,接受PCI治疗可改善AMI患者发病后1个月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一对创新能力的理解  什么是创新能力?国内外研究者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们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倾向于这样的认识:创新能力是个体或团队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或发明、发现某种新思维、新技能、新技术、新产品等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  从人才培养的理念出发,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人才,我们不能用传统的人才观念来解读现时代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后,作为一种高级精神需要的审美成为了每一个文明人、每一个民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审美活动已经发展为人类所独有的精神活动,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感觉敏锐,想象力丰富,情感强烈,求知欲强,希望获得审美的种种知识。因此,如何发现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生活取向,提高大学生对审美重要性的认识,
化工专业英语作为专业目的的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7年七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1],明确指出了教学目标,即通过强化英语基础、发散英语思维、了解国外前沿科技信息等综合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化工专业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实用英语能力提高,培养出兼具化工、外
一般而言,学习外语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两个方面。语言知识即就是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语言能力则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听和说的技能是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却也是语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外语学习者只注重读、写而轻视听、说,这种应试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哑巴英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对外语学习者的要求特别是对外语沟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