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为蔷薇科苹果属Malus植物,分布于湖北、四川、江西等地。其叶是一种在民间有400多年应用历史的别样茶(Non-Camellia-Tea),是湖北地区民间常用凉茶,也是土家族的常用中草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湖北海棠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雌激素样活性和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本论文以湖北海棠叶为对象,研究其化学成分,建立质量评价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湖北海棠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采用硅胶和凝胶等色谱分离技术,对湖北海棠叶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利用1D,2D NMR(HSQC,HMBC,1H-1H COSY,和ROESY),HRMS,ORD和CD等光谱技术,鉴定各化合物为:绿原酸(1),原儿茶酸(2),隐绿原酸(3),新绿原酸(4),咖啡酸(5),对羟基苯丙酸(6),3-O-对香豆酰基奎宁酸(7),顺式香豆酸(8),间苯三酚(9),3,4’-二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10),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1-丙酮(11),3-((P)-2’,4,4’,5-四羟基-6’-(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1,1’-联苯]-2-基)丙酸(12),3-((M)-2’,4,4’,5-四羟基-6’-(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1,1’-联苯]-2-基)丙酸(13),湖北海棠苷(14),根皮苷(15),3-羟基根皮苷(16)。通过分别测定化合物12,13,14的CD光谱,并与计算值进行对照,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其中化合物14为骨架新颖的新化合物,命名为湖北海棠苷Hupehcraboside;化合物12、13为新天然产物,12和13互为阻旋异构体。首次建立湖北海棠5种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丙酸,3-基根皮苷,根皮苷的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能快速、精确地评价湖北海棠叶的质量,为湖北海棠质量评价奠定良好基础。对20批次不同产地的湖北海棠叶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根皮苷的含量最高(3.26~52.23 mg/g),其次是3-羟基根皮苷(4.29~40.29mg/g)、对羟基苯丙酸(0.01mg/g~4.80mg/g)、绿原酸(0.02~1.75mg/g),含量最低者为原儿茶酸(0.01mg/g~0.62mg/g)。利用DPPH法分析了化合物12-15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13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率分别为82.69%和76.99%,证实湖北海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