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主体性、差异性、发展性的个性化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和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追求。我国新课改也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满足每个学生发展需求”“建立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评价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影响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对个性化教育视域中的学生评价进行研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的功能。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近年来的有益探索进行系统梳理,对个性化教育视域中学生评价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了解当前中小学学生评价现状及问题原因。通过青岛市四所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理念有所提高,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问题:第一,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发展需求缺乏清晰的诊断与把握,教学实践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评价未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第二,教师对个性的价值及意义的认识上存在欠缺,评价内容重考试成绩、轻个性潜能开发。第三,评价方法及语言的针对性不强、解释力不够,不能有效关注学生差异。第四,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的机会有限。对学生的访谈也反映出评价功能、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评价对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和个性潜能关注不够。教师访谈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造成当前学生评价问题的原因,包括传统教育思想与评价理念的制约、教师教育理念与评价素养的制约以及外部环境的制约。另外,为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还使用了个案分析法,重点呈现了青岛市S中学实施个性素质评价的具体做法,并总结了该校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针对当前学生评价的现状,本研究在学习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学生评价的对策建议:转变观念,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多元主体参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