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连年丰收和卖粮难问题的出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已从总量不足演变为供需平衡,粮食供求在区域间的不平衡矛盾随之凸显出来。为此,本文以区域平衡与协调发展为主题,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部分,对粮食、粮食安全、粮食区域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方法以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对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在结合安全指标对我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粮食供求在区域间的不平衡已成为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接着对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区域性变化、各区域粮食供求形势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问题。 第三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供需平衡理论、区位优势理论、市场交换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四种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了各种理论在解决粮食问题中可供借鉴之处,以指导后文中安全模式的选择及安全对策的提出。 第四部分通过对年际间库存调节模式、市场调节模式、政策调节模式及区域分工与协作模式进行优劣评价以及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应选择区域分工与协作模式,同时结合其它三种模式共同调节粮食的供需平衡和实现粮食安全。 第五部分在分析我国区域平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粮食生产按比较优势的原则在区域间进行了分工与布局,最后提出了实现区域间分工与协作和安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