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严寒地区村镇的风环境一直是影响着村民冬季室外舒适度的重要因素。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舒适度的关注逐渐由室内转向室外,绿化作为改善室外风环境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对于绿化的防风效果的研究,无论从评价指标、规划意识还是预测工具等层面都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研究;此外,针对特定地域、气候及季节特征的相关研究也很匮乏。针对上述不足,本文展开了以下研究。首先,本文针对严寒地区村镇的风环境和绿化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包括问卷调查、现场实测和文献查阅;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绿化对风环境的影响机理及评价标准,为论文的进一步展开奠定基础。其次,借助ENVI-met软件,模拟并分析了四种常见的村镇绿化形式(防风林、行道树、广场绿化以及院落绿化)在不同参数设置条件下(孔隙率、三围尺寸、组合形式、间距、风向角等)的防风效果,为防风绿化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最后,论文结合村镇居住组团的基本布局形式(行列式、围合式、散点式),模拟并总结出基于不同布局形式的防风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设计方法扩展应用到村镇实例,通过对村镇进行绿化防风的优化设计和模拟验证,最终提出严寒地区村镇特有的冬季绿化防风设计策略,为适应于特定季节和地域的村镇绿化防风设计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当防风林的林带长度在100m-180m范围内变化,宽度大于等于14m,高度为10m时,防风效果较为理想;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林带长度和宽度,以及沿风向增大林带高度,均有助于增强防风效果。适当增大乔木枝干的疏密度,可以改善行道树的防风效果,且株距为6m左右较合适,此外,在乔木间隙栽植灌木,有助于增大防风效果。在广场的四角设置绿化开口可以取得较好的风环境,且当冬季主导风向垂直于广场长边时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庭院绿化主要为落叶灌木,其防风效果和建筑相比较弱,且后院绿化的防风效果最好。论文综合运用了模拟、分析、对比的方法,为预测和评价严寒地区村镇冬季绿化防风效果奠定了基础,验证了模拟指导设计的理念在绿化规划领域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