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提升营造城市环境品质,城市湿地公园作为都市的绿肺,已经成为了市民踏青游憩的新选择,其建设发展更是成为了新热点。洞庭湖湿地是中国乃至亚洲较大的鸟类越冬地之一,其水利调节和物种多样性等功能仍然不能等闲视之。西洞庭湖是洞庭湖西部地带的要道,还是建造洞庭湖湿地乃至长江中下游湿地安全体系的重要战略要地。笔者选取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查阅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了城市湿地公园游客的游憩偏好。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游憩者相较之下聚集在青年男性人群里;游憩者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多数为高中以上学历;就职业种类而言,学生人数最是突出;游憩者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人群,即家庭人均月收入介于3001-5000元范围以内;婚姻状况多是未婚;游憩者大多2小时以内能到达,基本在本省市的范围内;(2)多数游憩者每周休息时间为1到2天;游憩者通常从亲朋好友那里知晓信息;选择在法定节假日、周末和寒暑假这3个时段来此游览的游憩者数量最多;(3)游憩者更多会决定到园内餐饮店进餐,相当认可渔家宴;多数游憩者当天往返,少数逗留者多选在宾馆住宿;景区外私家车是主要的出行工具,景区内游船是唯一选择;游憩者大多喜欢邀约家人或亲友结伴而行;游憩者格外偏向于引人入胜的湿地景观;游憩者更加关注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对游购花费、游客密度的要求降低;游憩者都有消费,不到500元是主流;目前此处以生态保护为首要;(4)超过八成的游憩者是初次到此处游玩;游憩者的满意评价一般,但仍有上升空间;(5)影响游憩偏好的因子总括成特色景点、服务感知、自然环境、管理质量、出行条件、游憩需求六类,除了几个特色景点差别不大之外,其它均有各自的侧重点。基于上述实际特征,笔者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供规划管理者参考,以期游憩者获得更美好的旅游体验,对初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填补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缺。最后,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说明今后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