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和格构数值模拟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最大的区别在于老硬化砂浆的存在,老硬化砂浆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劣化和离散。为了探究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理,本文采用分相的研究思路,通过试验和格构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再生混凝土破坏过程、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等展开了系列研究。   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研究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掌握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另外,总结了已有的细微观数值模型,选择了适合模拟再生混凝土破坏过程和力学性能的格构模型。   完成了再生混凝土分相和整体的力学性能试验,包括两种普通混凝土、两种老硬化砂浆、四种再生混凝土、两种新硬化砂浆,完成了单轴受压和单轴受拉试验并研究了它们的力学性能。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得到了各相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能部分得到定量的影响程度   采用断面切割、图像处理和形貌分析等方法,主要对各相的含量和分布,破坏后的形貌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力学性能的研究,揭示了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另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再生混凝土内部的细微观形貌,重点观察了新老界面过渡区。   根据固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混凝土及再生混凝土的细微观形貌特点,并借鉴已有的格构模型的基本思想,建立了新的格构模型。利用Fortran语言编程和ANSYS二次开发编程,实现格构模型的数值模拟过程。然后根据再生混凝土一般的力学性能,进行参数调整和分析,得到了合理的基本参数,并研究了格构模型稳定性。   基于普通混凝土的随机骨料模型,建立了合适的再生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然后,利用细微观格构模型,对再生混凝土进行变参数(再生混凝土中各相的含量和力学参数)仿真分析,研究了这些变化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破坏过程的影响及程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了再生混凝土受压和受拉破坏过程和机理研究。   通过以上研究和分析,得到了再生混凝土单轴受拉和受压的力学性能、破坏机理、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实现可控、可调、可设计的再生混凝土奠定了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结构的动力稳定性问题是结构工程领域中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动力失稳能量判别准则推广应用到地震作用下的平面及空间杆系结构中,主要完成了以
学位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施工中的安全性与成型后的受力性能是设计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现行的常规设计方法并未对结构成型方案、成型过程中结构的力学状态作更多的计算分析与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的方法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较为经济可靠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能够准确的发现缺陷的位置与大小,评价其严重程度,为缺陷桩的处理提供依据,并且
短肢剪力墙也叫短肢抗震墙,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已经在多、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结构尺寸以和受力性能界于异形柱和剪力墙之间,但并没有一种
钢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是两种常用的结构形式。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在侧向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易发生非结构构件的破坏,使用受到了限制。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破坏呈剪切
型钢混凝土粱是指在轧制或焊接型钢钢梁周围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并浇筑混凝土的组合梁结构。由于型钢混凝土梁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和耐久性好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
圆孔蜂窝拱形曲梁有着自重轻、承载力高、经济美观等特点,近年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作为一种新型构件,其受力性能较一般构件的受力性能更为复杂。其稳定问题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居民对于住宅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均在重新探索房屋工业化建造技术,特别是预制装
抗生素以其难以降解和生物抑制作用使得传统的饮用水厂不能有效去除而残留在水体中,最终威胁人类健康。本文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对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去
索拱结构由索与拱杂交而成,索与拱两种部件抗拉与抗压的力学性能及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保持了拱结构的优美曲线外形,而且改善了普通拱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大大提高了拱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