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互联网+人社”惠民工程建设的对策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研究“互联网+”在人社公共服务的管理实践,提高人社公共服务的效率,扩大电子政务渠道的建设以及推广,降低人社窗口的业务压力,减少在人社公共服务中投入的人工资源,提升市民对人社服务的满意度等。随着全民参保政策的推行,对于参保人员数据整合的要求以及社保窗口业务办理的压力与日俱增,人社部门采取怎样有效的举措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对“互联网+”的特征进行了解读,对“互联网+”在人社公共服务的实践现状进行了归纳,在人社公共服务上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认为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信息化管理技术滞后,信息化服务效率不高,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社公共服务信息化所存在的系列问题。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了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其次,以温州市“互联网+人社”惠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该惠民工程的建设背景,并总结了该惠民工程已取得的成就。该惠民工程在统筹层级逐步提升,政府服务职能加快转变,共享协同理念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目前“互联网+人社”惠民工程已建立了全市医保“一卡通”系统、医保智能监管平台、阳光政务网上办事平台以及全市集中的社会保障·市民卡卡管系统,升级改造了人力社保基层服务平台,筹建运作了市民卡工程。再次,对温州市“互联网+人社”惠民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业务系统存在碎片化建设,公共服务缺乏统一内容和渠道,大数据挖掘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安全体系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整体安全保障要求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温州市“互联网+人社”惠民工程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和具体优化对策。认为应该在资源整合、管理服务、应用发展、大数据这四方面进行优化建设。
其他文献
学位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政公用事业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准公共产品,其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完善,市场上不仅仅有欧式、美式等标准期权,还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奇异期权。亚式幂期权就是由经典期权演化而来的,不仅具有经典期权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较长时期内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然而当下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步入“新常态”时期,原本隐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结构性矛盾在增速放缓下逐渐
随着LNG作为清洁能源在弥补我国能源消费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LNG接收站在我国沿海各地区快速兴建。一方面接收站的位置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更有利于LNG船从澳大利亚、
自恢复高考三十多年以来,高考改革的脚步一直未停歇。我国于2014年出台相关方案宣布新高考的实行,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地区于2020年完成了第一次新高考;另外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于2018年秋季实施,根据此标准编制的高考试卷为2019和2020年实行新高考政策的试卷。本文就是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于2019-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省市
学位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编写、实施与评价的重要依据。2018年新课标颁布后,新教材也在各地逐渐推广应用,其中物理教材结构增加了以电磁学为内容的必修三模块,同时课后习题作为高中物理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本次新教材修订最大变化之一。研究新教材必修三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发展并且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教师的发展起到重要
学位
ZnO纳米结构由于具有宽的直接带隙、大的激子束缚能以及大的长径比等优点,在纳电子器件、光子器件、场发射器件、生物传感、污染物的探测与降解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已
现在科技技术发展的很快,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中学的物理课堂教学也快速的进行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改革。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我国中学的物理课堂逐渐的普及与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物理现象更加的直观和形象,更加有趣味性,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教学,可以吸引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的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
学位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也将与信息化技术实现进一步融合,为解决高中物理精准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课题以极课大数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为研究内容,在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与大数据物理教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将极课大数据融合进高中物理教学,以达到精准教学、高效课堂的目的。笔者在任教的两个70人平行班级中进一步筛选出单科物理认知与学习能力未有显著差异的50名学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