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实施是缓解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日益脆弱,生态性的要求已成为目前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必要要求。延庆县生态性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从区域发展定位出发,进行潜力的测算,从而更好进行整理的规划,指导整理活动的开展。文章在总结已有的关于土地整理潜力研究的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生态性的限定要求,提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从而对地区生态性耕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本文以延庆县地区为研究实例,分析了其所处区域的特点,该地区是典型的山区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西南部为山间盆地;在耕地利用上的格局,是以旱地为主,多集中分布于中部及西南平原地区,相对而言面积较少;东部山地内沿河流域间或有零星耕地分布。在进行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时,充分考究了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土地利用现状等自然生态系统条件,以区域土壤、地形、坡度等进行评价单元的初步划分,定性判断出耕地整理不适宜区、耕地整理后备潜力区、耕地整理后备资源不足区。参考以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系数,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中可视为新增耕地来源的荒草地的数量为定量考核指标,测算地区耕地整理潜力,以行政区划为划分界限进行区域潜力分区的划定。在测算出延庆县耕地整理潜力的基础上,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为指导,分析延庆县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紧密结合和依托延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延庆县生态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加入对农用地整理和土地综合整治的综合平衡,进行全县范围内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划分重点整治区域和重点整治项目,从而对延庆县今后土地整治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以自然限定指标和现实限定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地区生态性耕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并由此开展生态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