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箫是一种编管气鸣乐器。有关排箫的文献记载从远古到清代从未中断过。考古资料可将它的产生时间至晚追溯到商代末期,并一直沿续至清代。隋唐时期是排箫在中国古代发展中的转折期,向上它集合了先秦至南北朝排箫整体发展与应用情况之大成:包括分布较以前更广、形制类型更多、工艺水平更纯熟、应用范围更丰富。隋唐之后,随着外来乐器的不断深入人心以及市民阶层音乐的兴起,排箫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因此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排箫的最后一个顶峰。但是隋唐国情的开放以及丝绸之路的再度繁荣,也为排箫向更远的地方发展提供流传条件。本文作为排箫的断代史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隋唐排箫的考古发现与分布。运用音乐考古材料与音乐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以隋唐排箫图像为切入点,对排箫在隋唐时期的流传状况及分布特点作出分析;第二部分,隋唐排箫的形制与类型。本章延续第一部分的研究方法,对隋唐排箫的形制类型状况作出归纳与分析;第三部分,隋唐排箫的仿制试验。通过对隋唐时期三种不同形制排箫的仿制,深入了解排箫的音响特点以及在隋唐时期的制作工艺情况;第四部分,隋唐排箫的应用。从音乐史料中筛选出与隋唐排箫相关的内容,对排箫在隋唐时期的应用场合、乐队组合与排列情况、具体应用情况作出专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