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以电子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硅基器件逐渐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光子成为下一代信息传输器件的重要载体。寻找高效率、易集成的非线性光学器件组分材料成为当今构建高效率全光信息处理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维材料的量子限域效应赋予了其独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质。随着石墨烯、二硫化钼和黑磷等二维材料制备技术逐渐成熟并在光电领域应用的迅速拓展,低维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器件领域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量子力学的紧束缚方法和第一性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电子作为信息传输载体的硅基器件逐渐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光子成为下一代信息传输器件的重要载体。寻找高效率、易集成的非线性光学器件组分材料成为当今构建高效率全光信息处理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维材料的量子限域效应赋予了其独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质。随着石墨烯、二硫化钼和黑磷等二维材料制备技术逐渐成熟并在光电领域应用的迅速拓展,低维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器件领域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量子力学的紧束缚方法和第一性原理是研究材料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有效手段。本论文通过紧束缚模型、态求和方法和现代极化理论态运动方程,研究了几种对称性破缺低维材料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利用紧束缚理论,研究了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在施加横向电场条件下引发的二阶非线性光电流响应。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态受电场作用,简并性和对称性被打破,从而改变了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引发了属于光学二阶非线性的光学电流注入和位移电流。研究结果发现,电场对于光学电流注入响应具有微扰特征,而位移电流对外加电场则有明显的非线性依赖关系。此外,纳米带的宽度和化学势对两种二阶非线性电流响应也有影响。研究纳米带电场诱导的二阶非线性电流响应,对研究纳米带超快电流响应或体光伏效应具有指导性价值。对于具备面内自发极化的二元磷族单层材料,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态求和方法,研究了具有褶皱形结构的黑磷相二维材料的面内极化对其二阶极化率张量元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对称性破缺引入的面内极化对黑磷相二元磷族单层材料的面内二阶非线性极化张量元有明显增强作用,黑磷相砷化磷单层材料(α-PAs)沿着极化方向具有极高的二阶非线性张量元,比MoS2单层等材料高出1-2个数量级,该张量元的峰值主要由带边的带内双光子跃迁贡献。研究揭示了具有褶皱形结构的黑磷相二维材料面内极化和二阶非线性极化张量间的定性关系。对于具备面外自发极化的材料,如蓝磷相二元磷族单层和Janus MoSSe的单层和堆叠体块材料,通过现代极化理论态运动方程计算了材料受外加电磁场产生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研究面外极化对非线性光学响应的影响。自发极化首先使得蓝磷的反转对称性被破坏,能带结构组成出现明显差异。此外,面间偶极的增加可以明显增加面内非线性极化率,并引入数量级接近面内极化率的面外极化率。Janus MoSSe的面外对称性破缺增加了非零独立非线性极化率成分的数量,从而提高了各个方向的入射光利用效率。其体块堆叠的面外极化率响应非零,改善了MoS2材料无面外非线性极化率以及面内非线性极化率的层数依赖的不足。结合多体微扰论,将态运动方程转换为推迟格林函数的运动方程,研究了二元磷族单层材料的线性响应和Janus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二维材料的二阶非线性响应。研究表明,自发极化、激子和二阶非线性响应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自发极化对激子的辐射寿命、半径和各向异性产生明显影响。由于自发极化的方向不同,其对不同相的二元磷族单层材料的激子性质产生了相反的影响。对Janus过渡金属硫单层材料的二阶非线性响应研究表明,激子效应可以增强位于带隙以下的面内极化率,并减小带隙以上的面内极化率,对低能区间极化率的面外分量也具有增强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结构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纳米点或纳米凹痕可用于拉曼增强基底或进行信息存储;纳米沟槽可作为纳流控芯片的通道;周期性纳米沟槽阵列可作为纳米光栅。因此,纳米结构在纳米电子、纳米光学和纳米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们致力于在广泛的材料表面研究高分辨率高精度纳米结构的加工技术,包括聚焦离子束刻蚀、电子束刻蚀和纳米压印等方法,但是这些加工方
含有长周期有序堆垛结构(Long Period-stacking Order,LPSO)的Mg-RE-Zn系镁合金展现出优异的高温性能,可以用做轻量化的高温结构材料。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具有晶内层片状LPSO相的低稀土含量稀土镁合金,而高质量分数稀土元素的加入不仅有利于晶内层片状LPSO相的析出,还能够促进晶间块状LPSO相的形成,其能够显著地强化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以及高温服役性能。此前Mg-RE-Z
在钢筋末端设置端板,可有效减小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当应用带端板钢筋时,存在直锚段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作用和混凝土对钢筋端板的支承作用。影响带端板钢筋在混凝土工程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有:(1)钢筋加载端受拉屈服时,带端板钢筋锚固力在直锚段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作用和端板承压作用间的分配关系,是本文所关注的第一个问题。(2)钢筋端板下混凝土不但承受端板传来的压力,而且承受直锚段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作用
由于当今社会对于减重、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镁合金作为最轻的且可回收的金属结构材料,扩大其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与研究,镁合金的低强度与较差的成形性能始终难以完全克服,因此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稀土镁合金的开发使得高性能镁合金的制备与应用变得更加可能。然而,由于大量合金元素的加入,使得稀土镁合金的组织往往比较复杂,无论是固溶处理还是时效处理均会引起材料组织与性能的显著
目标追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衍生的应用产品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研究工作的核心为单目标追踪任务,该任务的目的是根据第一帧或前几帧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对后续视频序列中待追踪物体的尺度和位置进行预估,而较高的鲁棒性则会使得追踪器能够较好地应对各种因素(诸如:遮挡、光照变换和脱离视角等)对其的影响,从而使得其所预测的结果更为准确。因此,如何使得所设计的追踪器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制药污泥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复杂的、有毒的工业废物。一般含盐量高,且含有种类繁杂的病原微生物及顽固的抗生素药物残留。直接填埋或者土壤应用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因此,制药污泥必须经过有效的处理降低其危害。然而目前国内外缺乏针对制药污泥热解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此,本论文在分析了制药污泥的基本性质后,通过热解炉探讨了热解终温、停留时间等对制药污泥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及生物油和生
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全球面临十分严峻的水危机,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因低能耗、出水水质好等已成为污/废水处理再生回用、海水淡化等多水源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聚酰胺薄膜复合膜(TFC)制备简单、分离性能好是半渗透膜处理工艺的首选材料,但膜污染问题仍然限制着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以提高TFC膜的抗污染能力为导向,基于已有研究提出的膜污染机理,设计并制备抗污染TFC膜,解析改性TFC膜的有机
人体的骨组织始终处于不断的重建过程中,显示出一定的自愈能力。然而,骨创伤和肿瘤等疾病造成的骨缺损远远超过了其自身愈合的能力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一种多功能的糖蛋白,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研究以LF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应用为出发点,考察了LF在羟基磷灰石表面
Al-Cu-Li系合金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器和飞机的关键结构部件上。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对飞行器减重的需求越发迫切,为了能够更大规模地应用铝锂合金来替代传统的铝合金,亟需进一步提高Al-Cu-Li系合金的综合性能。热处理工艺和成分能够直接决定该类合金性能的好坏。然而,目前热处理工艺及成分影响Al-Cu-Li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机制
超材料是一种由人工构造的亚波长结构单元组成的材料,可以产生超乎寻常的光学特性,能够以非常规的方式对入射电磁波振幅、相位和偏振态进行调制。它的应用包括负折射率、人工磁性、超透镜、完美吸收和纳米激光等。特别地,超表面完美吸收在近些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在太阳能采集相关应用、隐身、传感等应用中至关重要。超表面完美吸收的应用波段包括紫外、可见光、红外光至太赫兹波段,甚至包括声波等。尽管超表面完美吸收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