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HSE患者脑脊液中sFas的含量来评价Fas/FasL系统在HS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sFas水平与疾病严重性和脑损伤的持续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2005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山东大学脑血管病科治疗的59例脑炎患者和10名健康人,分为HSE组、非HSE (non-HSE, NHSE)组及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患者的脑脊液(CSF)中的可溶性FAS分子(sFas)含量。结果1.在HSE患者神经系统体征出现0-45天采集的脑脊液中有81.4%(44/54)发现sFas,而在非HSE中只有33%(10/30)。在非HSE患者17名已确诊病原体中有41.1%(7/17)发现sFas,未确诊病原体的13名患者中有23%(3/13)发现sFas。健康对照组脑脊液中未检测到sFas。HSE组患者CSF sFas表达水平与NHSE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2.发病第一周采集CSF的HSE患者按入院时的意识程度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lasgow coma score, GCS)分为嗜睡组(GCS 8分~12分)12人及昏迷组(GCS 7分以下)9人;按12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情况分为预后轻至中度(4-5分)13人和重度或死亡8人(1-3分)。各组HSE患者在发病初期(定义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7天内)脑脊液sFas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用回归系数比较HSE患者脑脊液sFas水平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病情加重或死亡患者的回归系数明显升高,与预后轻或中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死亡或加重57.6±55.6pg/ml,n=8对26.3±97.5pg/ml,n=13;p=0.008)。昏迷或半昏迷状态的HSE患者回归系数较嗜睡的患者升高,但是这种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39.3±53.4 pg/ml,n=9 versus 39.3±115.5 pg/ml,n=12:P=0.291)结论1.Fas/FasL介导的凋亡在HSE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脑脊液sFas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能作为HSE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