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藏体积改造多尺度流动生产模拟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已经转入示范区的先导开发阶段,受目前国内页岩气开发走“边实践边研究”的方针影响,基础理论的配套研究基本无法跟上矿场的工程实践,导致对页岩气的开发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性,特别是页岩储层改造体积预测和页岩气在干酪根—无机基质—水压裂缝多尺度空间中的复杂流动机制和控制因素等方面认识不清,而页岩气储层增产体积(SRV)预测与生产动态评价是页岩气藏有效开发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探寻了页岩储层张性和剪切破坏区域的形成机理,以及页岩气复杂流动规律,提出了页岩储层改造体积预测和生产动态模拟新模型,完成的内容主要包括:(1)基于渗流力学和岩石力学理论,考虑页岩储层由大量天然裂缝组成的连续介质体,结合天然裂缝张性或剪切破裂准则,建立了主裂缝扩展过程中增产区域预测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页岩储层张性破坏和剪切滑移区,并基于矿场微地震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拟合校正。最后,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储层相关参数和施工参数对增产区域形态、剪切破坏增产体积、张性破坏增产体积和增产区渗透率的影响。(2)基于克努森数(Kn数)划分准则,考虑纳米孔隙页岩中黏性流、滑脱流、过渡流、分子自由流和吸附气的表面扩散,以及孔隙壁面气体吸附层和应力敏感效应对孔吼半径的影响,建立了基质统一的表观渗透率模型。研究了页岩气基质表观渗透率随生产的演化规律,定量分析了表观渗透率的受控因素,主要包括孔隙半径、储层压力、吸附层和应力敏感,量化了微观流动机理对页岩气产量的贡献。(3)基于页岩气特殊的储集机理和分区改造特征,考虑不同尺度介质中的复杂流动规律,以及天然裂缝应力敏感特征,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页岩干酪根-无机质-裂缝三重介质多尺度流动数学模型。模型通过定义表观渗透率来表征纳米孔隙中的滑移流、Knudsen扩散和表面扩散等复杂流动行为,实现了页岩气从微观流动到宏观渗流的耦合转换。(4)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上述固体变形控制方程、流体在干酪根、无机质和裂缝系统中的渗流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了相应的数值模型,给出了耦合模型的求解方法,求解渗流场与固体变形场的耦合方程。(5)基于矿场生产数据对上述生产模型进行拟合验证,探索了有效应力对裂缝渗透率和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了裂缝参数,包括SRV大小、SRV的长宽比、SRV的渗透率和主裂缝导流能力对产量的影响,获得了最优裂缝参数。分析了多簇裂缝应力干扰影响下,射孔簇数和簇间距对产量的影响,也分析了干酪根、无机基质和天然裂缝的物性参数、地层参数(水平主应力差、裂缝刚度和裂缝方位角)和施工参数(注液体积、施工排量和注入流体粘度)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实现了 SRV模拟到产量预测一体化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页岩气勘探开发对于保障我国油气安全具重要意义,国家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并制定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配套政策[1]。页岩气的储集空间主要为纳米级有机孔隙,并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与其中,使用常规水力压裂方法难以获得经济产能。根据北美和我国的开发经验,水平井分段多簇大规模水力压裂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页岩气的必需手段,但目前的裂缝扩展理论研究仍难以有效指导工程设计。我国页岩储层的矿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高校发展建设水平的关键途径。随着高校的学生评教数据不断积累,如何从评教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成为高校教学评价研究的重点。教师画像是对教师与教学能力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描绘教师教学能力特征的一种数据画像。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数据画像原理,设计合理的教师画像模型帮助教师诊断教学能力上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本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经济发展和改革趋势的脚步越来越快,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订,逐步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但是税法规定的颁布确根据我国国情来调整,步伐和会计准则的修订不太一致,所以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差异性也逐渐显著。如果税会差异过大,不仅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于税务部门来说也是一大征管难题。因为税会差异的增多会给企业带来有利有弊的影响,给企业带来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而税务部门是国家的征管部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