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现实主义与朝鲜核危机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详细解读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其为理论工具,对热点问题——朝鲜核危机的爆发原因和解决前景进行了分析。 本文认为,朝鲜核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朝鲜半岛冷战结构失衡,从而使朝鲜的生存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根据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单元的首要利益是维护生存安全。当安全受到威胁时,单元会通过自助手段增加维护安全的权力。对于经济困难的社会主义朝鲜来说,在所有自助手段中,可行的选择手段就是制造核武器。因此,朝鲜启动了已有的核设施。 本文认为,冷战结束后,通过社会化和竞争,东北亚已经形成了一种霸权结构下的均势,这种均势一旦形成后,就会对结构下的各国的行为产生影响。在这种均势压力作用下,危机将以和平方式解决,而“六方会谈”则是最佳解决平台。
其他文献
与其他同盟相比,北约即使在冷战后仍然十分活跃。由此可见这一同盟的发展与演变值得深入研究。不论是(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还是建构主义都对冷战后北约的发展提出了理
自美国建国以来,保守主义一直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1994年美国中期选举之后,代表保守主义的共和党在国会中占据了优势地位,随着2001 年共和党总统乔治·W·布什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体系的根本特征。因此,国家只能依照“自助”原则,尽可能地加强实力,采取“威慑”政策以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安全。但在国际体系里,由于意图的不确定性及其易变性,一
现有欧洲一体化理论大多侧重于一体化如何深化的问题,而对欧盟与外部行为体的一体化进程则缺乏说服力。故而本文在将欧盟界定为“准联邦国家”的基础上,借鉴政治学理论的合法性
预防性外交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是与联合国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的实践中独创的新思想,并被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冷战后加以系统化。预防性外交与我们平时所
日本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在60年代以经济外交作为突破口打开了非洲外交大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多方位能源战略中非洲的地位显著上升。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