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其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临床特点,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2],因此在积极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及早了解其预后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了解脑梗死后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结合现有的检查、检验等手段及早发现,进而指导临床及康复治疗,使患者及其家属从心理及身体获益。本研究的目的如下:(1)观察脑梗死患者磁敏感成像上病灶同侧突出血管征(prominent vessel sign,PVS)与预后的关系;(2)观察脑梗死患者磁共振灌注成像上灌注延迟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区域的不匹配与预后的关系;(3)分析磁敏感PVS与灌注成像MTT-TTP不匹配的相关性;(4)分析磁敏感PVS与灌注成像MTT-TTP不匹配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的一致性。研究材料和方法(1)通过连续收集2017年3月2017年12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筛选其中未行血管内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共42例。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吸烟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其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于发病第37天给予行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检查,记录SWI上脑梗死灶周围静脉情况,根据大脑半球两侧静脉数量多少分为PVS组和无PVS组;选择PWI上灌注延迟面积最大的层面,测量并比较TTP、MTT的面积,以MTT-TTP/TTP≥3%为差异显著,据此分为MTT-TTP不匹配组及MTT-TTP匹配组。(3)发病三个月后随访,运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其预后,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4)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参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磁敏感PVS与灌注成像MTT-TTP不匹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头部磁敏感成像突出血管征及头部灌注成像MTT-TTP不匹配对预后预测的一致性。研究结果本研究42例新发脑梗死患者中,预后不良的25例,SWI存在PVS的有26例,其中21(80.8%)例预后不良;PWI中MTT-TTP不匹配者21例,其中18(85.7%)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中的PVS患者21例(84.0%),MTT-TTP不匹配者18例(72%)。PVS组中存在MTT-TTP不匹配21例(80.8%)。统计学分析显示NIHSS评分、MTT-TTP不匹配为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NIHSS评分OR=3.792,95%可信区间1.468-9.797,p=0.006;MTT-TTP不匹配OR=0.028,95%可信区间0.002-0.480,p=0.014)。PVS与MTT-TTP不匹配明显相关(ρ=0.784,p=0.000)。卡方检验提示PVS与MTT-TTP不匹配对预后的预测作用一致(p>0.65)。研究结论:在发病37天的脑梗死患者中,磁敏感病灶侧突出血管征与磁共振灌注成像MTT-TTP不匹配明显相关,均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且磁敏感突出血管征及磁共振灌注成像MTT-TTP不匹配对预后的预测作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