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问题都是属于认知范畴的概念,从哲学到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都分别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诸多研究。从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看,本文认为不能局限于传统知识与教育教学、问题与教育教学的单一线性研究,而是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建构知识、问题、教育的三维立体化研究。知识、问题不仅是是教育的基础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本身就是具有天然联系的两个概念,知识范畴与问题范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教育关注的知识,不仅是知识的概念界定,而且是对学习者个体运用知识、管理知识能力的考察;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厘清问题基本概念,而且是对学习者个体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注。知识与问题在这个层面上呈现出统一一致的逻辑关系。探讨如何提高学习者个体认知水平、促进其对知识的运用和管理这一过程,蕴含着对学习者个体问题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现代社会背景下,对知识的运用和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竞争力的重要部分。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知识管理不仅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联结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结合……”①对知识进行管理、实现整合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求个体对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再建构,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这个层面看,知识的管理与创新是和解决问题在根本上统一的。基于此,本文尝试在厘清两者的概念性质、特征、分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实现两者逻辑转换的路径做出思考。首先在第一部分,综合阐述了关于知识、问题的基本理论,并深入分析知识的问题需求与问题的知识属性。知识是个体在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系统性的特征。问题,产生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并与知识密切相关。问题是人们根据已知对于位置的一种求解和探索,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等特征。知识、问题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知识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即知识的问题需求与问题的知识属性。个体知识的获得以问题为起点,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整合建构,这是知识对问题的需求;反之,问题也并非凭空产生,本文对问题概念的界定已经表明,问题代表着人们通过已知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因此问题的提出是以已知的知识为前提的,而一个问题的最终解答也是以知识为基础。换言之,问题范畴蕴含着知识属性。知识的问题需求与问题的知识属性成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知识与问题的逻辑基础。在第二部分,探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知识与问题逻辑转换的特殊性。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知识、问题具有着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知识在内容上有着规定性,这种特殊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问题是知识的问题,形成这个学科特有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基于课程特殊性,尝试研究分析思政课中知识与问题逻辑转换机制的特殊性。在第三部分,对通过建立表征机制对实现知识与问题逻辑转换的路径进行思考。知识有其自身的表征方式,现代认知科学已经根据这些表征方式建构了不同的表征模型。问题也有与知识相关的表征机制。通过建立两者的表征机制实现两者间的逻辑转换,这种转换将知识管理能力与问题意识培养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实现了知识与问题的根本统一。第四部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知识与问题逻辑转换的价值意蕴进行了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两者之间的逻辑转换,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从知识到问题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