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人工配水和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多级交替SBR系统脱氮除磷的工艺条件及其机理。 首先,确定SBR系统的运行条件,即:厌氧(含进水)1.5小时,好氧1小时,缺氧1小时,好氧20分钟,缺氧1小时,好氧20分钟(即A/O/A/O/AO),与传统的A/OSBR系统(厌氧2h,好氧3h)相比,好氧时间由3小时缩短为100分钟,理论上可节约约44%的曝气量。以人工配水为进水的反应器A对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88%、89%、100%;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的反应器B对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85%、78%、99.5%。因此,该系统对人工配水、实际生活污水均具有较高的同步脱氮除磷能力。通过不同进水水质试验发现:进水COD的变化对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影响不显著;进水TP浓度过高时(20mg/L)会使除磷率明显下降至60%;而进水TN浓度逐渐升高会导致出水TN、TP浓度的增加,但仍可满足二级排放标准;进水pH值为7.5时,系统对COD、TP、TN的去除效果最理想。 通过对系统脱氮除磷机理的研究发现,系统中,总磷的去除主要通过好氧吸磷、缺氧反硝化除磷实现,其中反应器A中好氧吸磷量占总磷去除量的90%,反应器B中好氧吸磷量占总磷去除量的88%;总氮的去除依靠反硝化脱氮,以及微生物自身生长对氮的需求实现,其中反应器A中缺氧脱氮量占总氮去除量的70%,反应器B中缺氧脱氮量占总氮去除量的79%。虽然分别以实际生活污水、人工配水为进水的系统利用单位质量COD合成PHAs量、释磷量有较大差别,但两系统合成单位PHAs厌氧释磷量、利用单位PHAs好氧/缺氧吸磷量差别不大,都能取得理想的脱氮除磷效果。 进一步研究得出:反硝化初始硝态氮浓度越高,反硝化脱氮除磷的速率越快;亚硝态氮的存在确实对缺氧吸磷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本研究中,起始亚硝态氮浓度高达20mg/L时仍未完全抑制吸磷;随着MLSS的增加,缺氧吸磷速度也随之提高,但单位污泥的吸磷速率并不随之增高。此外还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以胞内PHAs作为碳源的内源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菌脱氮除磷过程的脱氮速率、PHAs代谢速率很接近,从机理角度说明反硝化除磷确实可实现一碳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