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资金保障,但与之而来的是公众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要求变得日益严苛。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无法得到全面保障;另一方面,私人企业部门的迅速发展为其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对于政府占主导地位项目而言,其绝大多数属于准经营性项目,不仅具有公益性,同时还具备盈利性。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私人企业部门资金参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政府主导下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如何扭转由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转换为多主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项目合作模式,其将PPP模式三方参与者(公共部门、私人企业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优劣势相互融合,扬长避短,不但减轻了公共部门的财政压力,提高了政府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同时也为私人企业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获利提供了保障。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而言, PPP模式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快速发展将对其产生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以PPP项目的内涵为出发点,分析评价了目前PPP项目存在的融资模式及与之相对应融资特征。通过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形成及其风险因素的识别来判断PPP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为契合点对X公司泉惠PPP项目基本情况及融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文中通过导入模糊评价方法对X公司泉惠PPP项目融资风险进行量化评价,得出X公司泉惠PPP项目融资风险高低情况,并根据各风险对应的风险系数的高低采取应对措施,为 X公司泉惠PPP项目如何降低融资风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