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在当今中国是不完善的,司法制度也有其局限性,当前倡导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同的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诉讼程序的弊端日益凸显,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的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有诉讼、仲裁、调解、和解等,我们应重视采取非诉讼程序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纠纷解决方式根深蒂固,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满足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和法律需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法制基础。“先有瑶,后有朝”,可见瑶族的历史之悠久,贵州荔波县瑶山乡是瑶族聚居的地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在瑶族社会,习惯法在调整社会关系、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治安、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作用,因此研究习惯法有助于中国法制进程的加快,使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为民族的团结融合做出贡献。在实践中存在的民间调解和国家司法途径相互运转、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取得良好成效,能有效的将瑶山纠纷通过民间调解得以平息,这对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和国家法制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借鉴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七章,第一章贵州荔波县瑶山乡概况,主要介绍了瑶山乡的地理情况和白裤瑶的特点。第二章荔波县瑶山乡白裤瑶的社会组织——油锅组织概述,主要从油锅组织的定义、特点和历史渊源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瑶山乡白裤瑶习惯法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有禁忌、村规民约和石牌,在瑶山乡主要是村规民约起约束作用。第四章瑶山乡白裤瑶习惯法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将从婚姻家庭习惯法、社会治安习惯法、环境保护习惯法、财产继承习惯法、物权习惯法、债权习惯法和丧葬、宗教信仰习惯法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章介绍了目前瑶山乡纠纷处理的程序,瑶山乡的纠纷处理方式有油锅组织头人的调解、村民小组组长、村长的调处、乡政府纠纷处理办的调解和司法途径、法院裁决。第六章介绍了瑶山乡习惯法的实施现状与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考察,主要通过对瑶山乡的纠纷类型和瑶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调研,总结出四种纠纷解决模式:社会解决机制、行政解决机制、司法解决机制和民族地区突发事件解决机制。第七章结语。瑶山乡有其独特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国家法在瑶山乡虽起作用,但目前只有采取渐进的方式,将国家法的内容逐渐融入到村规民约中,使瑶民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才能更好的将国家法与民间法进行有效融合,在瑶山乡纠纷解决虽然有四种途径,但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功能没有发生互补的作用,使得部分纠纷解决资源浪费,因此在瑶山地区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数据材料新。到当地博物馆考察了瑶山白裤瑶的历史发展状况,并深入贵州瑶山乡开展田野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的形式开展调研。对油锅组织、村规民约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都分别进行了调研,调查人数多,获取大量第一手材料,统计精确,分析有条理。其次,研究角度新。以往学者更多的是从历史学和民俗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少数民族,从习惯法角度研究瑶族的仅有高其才教授的一本专著。其他期刊文献主要是分析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冲突,再探讨应如何调和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问题。本文主要将习惯法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结合起来,发挥习惯法的本土法资源作用,构建有民族特色的瑶山乡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再次,研究内容新。油锅组织作为白裤瑶中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在调解纠纷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目前专著类中只有高其才教授、王时阶教授和黄海教授论述了油锅组织的概况,但也没有深入探讨油锅组织的历史渊源,更没有讨论油锅组织与习惯法的发挥之间的能动关系,所以本文对油锅组织进行深入的探讨,包括油锅组织的历史渊源和其存在的价值,进而研究其在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所应有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