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气候变化难题,全球掀起节能减排大潮,我国作为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大强国,承受节能减排压力,中国政府适时的做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胆而且坚定的决策,低碳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应运而生。在实现现代农业向低碳农业的根本转变的过程中,推行低碳农业制度,已经成为国内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我国低碳农业的提出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已有低碳农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必要性、模式、技术等一些浅显讨论,理论叙说为主,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基于微观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制度因素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特别少。本文致力于这个突破口进行探讨研究。本文首先界定制度、现代农业及低碳农业的概念。以制度变迁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詹姆斯·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出发点,基于制度视角分析农民赞同不赞同低碳农业发展举措是否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并试图深入探索影响农民不赞同低碳农业发展的制度因素。为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的村庄的农户进行了结合访谈的调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16份。结果发现调查地是低碳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状况具备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较低参与率;二是较低的收入额。通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农户不赞同低碳农业发展举措的显著性因素有农户文化程度和年龄、邻居家空地情况、沼气池建设情况、农资补贴情况、补贴后农资用量变化情况、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情况七个变量。通过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分析表明农民是否赞同低碳农业发展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总结出低碳农业发展中农业综合农资补贴政策特征成为最大阻碍因素。除此之外土地经营制度特征和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特征也阻碍了低碳农业的发展。这一研究结果对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相应提出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加强宣传机制建设;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节能减排制度;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适当改变农业补贴指标结构;确立和完善低碳农业发展中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