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小说家兼诗人,被称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后一位伟大作家,生于英国南部多赛特郡、上博克汉普屯的一个建筑师家庭,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其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先后在多赛特和伦敦学习建筑长达十年之久。期间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乡后边从事建筑边写作。后来专事文学创作。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多赛特渡过。
作为小说家,哈代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4个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一系列小说最为著名,他本人称之为“性格与环境小说”,有人称之为“威塞克斯小说”,包括其成就最高的,具有散文风格的6部作品:《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林地居民》(1887),《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6)。后两部小说被公认为是哈代的杰作。
关于哈代的宗教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各执一辞。有学者认为,哈代是反宗教的、不信上帝的异教徒。又有学者认为他的文学作品是渎神的,带有不道德的倾向。还有的研究者断言他是不可知论、宿命论以及悲观主义的代表,等等。笔者认为哈代一生对基督教进行反思,他的宗教思想始终处于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变化过程中,他对基督教的精神留恋与理性反叛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对于哈代的宗教思想,并非可就作家的各别时期的各别作品,乃至某一作品中各别人物和各别情节而定论,或者仅仅用几个确定的名词简单地予以界定。本文试以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为文本,系统的分析哈代对基督教的即反叛又留恋的宗教感情。论文框架主要由一个引文部分,三个章节和一个结论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文部分,简要介绍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背景。在工业革命与生物科学的冲击下,繁荣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宗教式微的状况。基督教失去了以往在维多利亚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却始终是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基础。关于哈代小说及哈代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也在这部分得以简要介绍。
第一章分析了哈代的宗教思想状况。将哈代的宗教思想状况分为两个时期:追逐期(1840-1862)和骑墙期(1862-1928)。在第一时期即哈代的少年时期,哈代对于基督教怀有热烈虔诚的情感。文章分析了在这一时期促使哈代追逐上帝的因素。在第二时期,哈代对基督教产生了怀疑,进行了反思,最终选择了理性上的背叛。文章分析了导致哈代对基督教的理性叛变的几个因素,同时指出了哈代在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对基督教在情感上的保留与眷恋。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创作于第二时期。
第二章与第三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以“威塞克斯小说”为文本,具体分析了哈代对基督教的理性反叛和情感依恋。这两章分别选取了两个角度:1)宗教与达尔文主义夹缝中的哈代2)宗教与悲观主义夹缝中的哈代。每一个角度都以“威塞克斯小说”文本为具体事例分别论证了哈代对基督教的理性反叛与情感依恋。
结论:通过对哈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威塞克斯小说”-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视哈代为无神论者或无情鞭笞宗教的现实主义作家是片面的。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了他对于基督教教条主义和基督教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教会制度的反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于基督精神的深深眷恋和对于非人格化上帝作为终极意义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