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家长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低、教育资源贫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村孩子进城择校现象愈演愈烈。
本文以河南省X县为例就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孩子进城择校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孩子进城择校一方面造成大量农村学校由于生源不足而难以为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走向“衰落”,同时引发许多病理问题:如边远农村的贫穷学生大量辍学、教育资源浪费、免费教育背景下农村家长教育支出增加、家庭教育被忽视等;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孩子进城择校造成城区内学校生源爆满,打破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体系的均衡,加大了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差距,并且使得城区内学校陷入“扩充建设”的怪圈。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全免学费。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偿力度,本是一项惠及民生、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利民政策,但是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却不难发现,这项优惠客观上被择校所带来的支出抵消。国家实惠无法真正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农村家庭教育支出与收入不对等,不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所引发的矛盾,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以实证性研究为主,把择校现象放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去分析,通过从实践分析上升到理论研究。本研究在揭示择校对城乡教育产生影响的同时,力图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择校所引发的矛盾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并对此现象的规范和治理提出有建设性的策略和建议。
本论文在揭示择校原因和所引发的关矛盾的同时,从政府职责及社会参与等多方面提对此现象的解决路径。笔者认为在我国长期存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前提下,不应当过分强调政府责任,应该突破政府作为唯一义务教育提供者和管理者的模式,实行多元化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现阶段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扩宽教育经费投资渠道,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化学校建设,实行城乡“师资互动”等是化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进城择校问题的有效途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是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我们要认识到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择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