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动作筛查F M S(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物理矫形专家Gray Cook和体能训练专家Lee Burton等人设计的一种基于基本动作模式来预测运动损伤风险的筛查体系。它由7个简单的测试动作和3个排除性测试构成。通过该测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身体完成各个动作的质量进行逐一排查,从而发现身体所存在的功能不良或错误的动作模式,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本文尝试将功能性动作筛查应运于高考体育生这一运动人群中,以期丰富其动作模式评估方法,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高考体育生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17岁,这一阶段是身体动作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动作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后期专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对高考体育生进行F M S筛查测试,可以快速地发现动作模式存在的局限并及时进行纠正,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以及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42名高考体育生进行了F MS测试,筛查出受试高考体育生常见的功能不良的基本动作模式,分析受试高考体育生整体动作模式情况,并且根据测试结果,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考体育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性纠正训练。用于纠正与重建其不理想的基本动作模式,旨在观察干预训练对其的影响。研究功能性动作筛查在高考体育生训练中的实践价值和作用,进而扩充高考体育生动作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高考体育生整体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得分在15分左右,基本动作模式良好,但是在肩部灵活性、躯干稳定性俯撑、过栏架步、转动稳定性这四项基本动作模式测试中表现较差。(2)男、女生的FMS测试得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表现出,男生柔韧性和胸椎灵活性低于女生,而女生核心稳定性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低于男生的现象。(3)受试高考体育生易出现6种错误的动作特征,可能是因为长期的专项化训练,导致了身体功能发展不均衡,从而影响了部分身体的动作能力。(4)任何一个良好的动作模式,都需要核心稳定下的四肢灵活,受试体育生普遍存在核心稳定性较差,原动机比稳定肌先动员的情况。(5)根据功能动作筛查结果制定的干预训练计划,不仅能提高FMS测试动作质量,还能帮助优化高考体育生的各项技术动作,达到预防运动损伤,提升运动成绩的目的。研究建议:(1)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要加强对学生的灵活性训练,建议在训练前运用泡沫轴滚压与动态拉伸相结合的方式放松与激活肌肉,提高肌肉的延展性;训练后安排学生进行静态拉伸与按摩放松相结合,加速机体疲劳的恢复。(2)男女生由于先天的生理差异,具有不同的功能限制。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对男性体育生柔韧性和胸椎灵活性的训练,提高女性体育生的核心力量与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创造更好核心稳定性。(3)长期的专项化训练过程,容易忽视了身体功能的均衡发展。在今后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注重训练的多样性,重视身体功能的全面发展。(4)核心稳定性为远端的灵活性动作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是整合远近端的力量基础,直接关系到运动链能量的传导效果。筛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考体育生的核心稳定性表现较差,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高考体育生的核心稳定性的训练。(5)功能性动作筛查填补了传统评估测试在动作模式和身体姿态测试方面的不足,可以帮助教练员及时发现体育生基本动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议在高考体育生的训练中引入并推广功能性动作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