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具有逐渐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最重要原因。HBsAg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一直有学者在研究。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研究,结果一般都认为肝癌组织中HBsAg阳性率相对癌旁组织要明显降低。我们推测原因,除了在基因和转录水平控制HBsAg的表达,肝癌细胞还可能在翻译后加工水平调节HBsAg的结构和抗原特性。换言之,肝癌细胞分泌的HBsAg的翻译后修饰或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导致免疫原性改变,肿瘤从而逃逸宿主的免疫反应。如果有一种特异性抗体只结合肝癌细胞分泌的结构发生变化的HBsAg,特别是在肝癌细胞膜上表达的HBsAg,那么针对HBsAg的乙肝相关性肝癌免疫治疗就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还有研究报道HBsAg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可能会和肝癌诊断和预后相关。研究目的:为了验证以上推测,我们计划制备HBsAg单克隆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技术、ELISA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这些抗体的结合能力和结合特点,以期能发现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膜上的HBsAg的抗体。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制备的抗体来分析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BsAg不同表达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寻找HBsAg表达特点与肝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肝癌复发风险提供新的标志物。材料和方法: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检测,利用已有的HBsAg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HBsAg单克隆抗体。应用ELISA,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所获抗体。2.筛查抗体在肝癌标本中的表达特性:选取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标本,用14种杂交瘤上清分别与之进行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学检测,初步分析每个抗体在人肝癌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特征。3.分析肝癌的临床病理预后。实验收集2007年1月-200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蜡块标本,共42例。每个标本均包括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且临床资料完整。选取经过腹水纯化后的抗体,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验不同抗体HBsAg的检出率是否有差别;将患者按照肿瘤大小、AFP高低、有无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HBV-DNA水平、单多发癌灶、癌旁组织GGHⅠ表达水平、癌旁组织GGHⅡ表达水平进行分组进行生存分析,比较组别之间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有无差别;利用COX模型找出与肝癌复发和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单克隆抗体制备:应用杂交瘤技术,我们获得了14个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对杂交瘤上清进行ELISA和流式细胞学检测后,选取12种杂交瘤分别注射小鼠腹腔获得腹水,经过纯化后,我们获得了5种高浓度腹水抗体。2.筛查抗体的特性: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我们将抗体分为4种类型:1、癌旁组织着色强于癌组织;2、癌组织表达与癌旁组织着色均比较显著;3、癌旁肝细胞和癌细胞核着色;4、肝癌细胞膜着色。针对HepG2.215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有3种抗体表达为阳性结果。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第一类4号和第二类2号纯化腹水进行下一步实验。3.2种抗体的检出率:2号、4号抗体在癌组织中HBsAg检出率分别为19.04%和16.66%,在癌旁组织中检出率分别为73.81%和71.42%。经统计学检验,2种抗体在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HBsAg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4.生存分析:肿瘤大小组之间、AFP高低组之间、有无癌栓组之间、2AbGGHⅡ高低组之间、4AbGGHⅡ高低组之间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5. COX模型分析:癌栓,AFP水平,2AbGGHⅡ和4AbGGHⅡ表达水平分别是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AFP水平,有无癌栓分别是肝癌切除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