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105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LR4/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以携带RP105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RP105)为载体在体转染大鼠心肌,使 RP105在大鼠心肌组织中高表达,再构建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以TLR-4-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从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研究RP105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1)Sham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2)I/R组:生理盐水+缺血再灌注组;(3)Ad-R组:Ad-RP105+缺血再灌注组(Ad-RP105为携带RP105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4)Ad-G组: Ad-GFP+缺血再灌注组(Ad-GFP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通过心肌多点注射病毒转染大鼠心肌;采用拉线压管法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LDH、 CK、CK-MB的活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伊文思蓝(Evans blue)染色及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RP105、TLR-4、PI3K、AKT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RP105、TLR-4、PI3K、AKT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1)重组腺病毒转染大鼠在体心肌,大鼠生存状态良好,腺病毒转染效率达91.5%。(2)大鼠结扎前、结扎即刻和恢复血流后Ⅱ导联心电图S-T波变化结果显示符合缺血再灌注模型。(3)与Sham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清中LDH、CK、CK-MB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经目的基因RP105处理过的Ad-R组血清中LDH、CK、CK-MB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Ad-G组无明显差异。(4)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Sham组心肌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均正常;IR组与Ad-G组心肌组织损害严重,而Ad-R组心肌组织变性坏死得到明显的改善。(5)Ad-R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d-G组心肌梗死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6)与Sham组相比,Ad-R组RP105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与Sham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心肌组织中TLR-4、PI3K、AKT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与IR组比较,Ad-R组心肌组织中TLR-4、PI3K、AK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成功构建携带目的基因RP105及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重组腺病毒转染对大鼠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2)心肌组织RP105高表达,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3)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LR-4-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心肌组织TLR-4、PI3K、AKT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4)RP105可能通过抑制TLR-4-PI3K-AKT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减少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