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的宗教生活——红古地区佛教徒信仰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质性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ang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信仰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个人兴趣、需要、人际关系为重。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深入实地进行大范围观察、小样本调查、个案访谈,目的是真实展现佛教徒的宗教生活,了解佛教信仰发展的过程及在这其中佛教徒的心理变化,探讨佛教信仰对佛教徒生活及个人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佛教徒信仰的发展受到来自兴趣、需要和人际关系的深厚影响。从宏观方面讲,佛教徒信仰的发展似乎是有迹可循的:第一,接触----皈依是信仰的确立阶段;第二,教义认同----依教修行是信仰的深化阶段;其中,受五戒、守十善是信仰的提升阶段;受、守菩萨戒是信仰的内化阶段。在微观层次,每一个佛教徒的经历、动机决定了其信仰发展又有个别特点。佛教徒信仰的每一次发展必将伴随个人的成长。对佛教徒而言,“佛”就是具有完善人格的人,修行就是学习“佛”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人格;即使达不到“佛”这一人格境界,也还有层次不同的人格境界,只要努力修行,人格的提升总是有可能的。
其他文献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欧洲逐渐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超国家的教育政策体系,而正在建设中的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正是这种超国家教育政策在欧洲的实践反映。欧洲高等教育
从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大学生中筛选出英语听力水平高、低两组被试,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考察在句子加工条件下,英语歧义词对外语听力效果的影响,探讨中国人第二语言听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