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的制备及其感染的肝细胞对TRAIL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本实验室建立产生感染性HCV的细胞模型,监测HCV滴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而大量制备高滴度的感染性病毒用于HCV的各项研究。我们用制备的HCV感染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比较感染前后对TRAIL诱导的凋亡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索其凋亡变化机制,以期发现新的靶基因或方法,为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所致肝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1.将FL-JFH1质粒扩增、酶切鉴定后,体外逆转录FL-JFH1并纯化,然后电转至Huh7.5.1,常规传代培养转染后的Huh7.5.1,收集14天左右的细胞培养上清。利用此JFH1上清按照MOI=0.1和MOI=1感染Huh7.5.1,特定时间点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利用HCV荧光定量PCR测定HCV滴度,绘制HCV滴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便大量制备JFH1上清。  2.用MTT法,先确定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uh7.5对病毒及TRAIL处理的最佳时间及剂量后,再检测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uh7.5分别用50ng/mlTRAIL处理、HCV感染及用HCV感染加50ng/mlTRAIL处理后,与对照细胞相比,各实验组细胞死亡或凋亡情况。  3.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uh7.5分别用50ng/mlTRAIL处理、HCV感染及用HCV感染加50ng/mlTRAIL处理后,与对照细胞相比,其与TRAIL凋亡信号途径相关的分子如DR4,DR5,c-FLIP(L)在mRNA以及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1.JFH1按照MOI=0.1和MOI=1分别感染Huh7.5.1后,两者JFH1滴度在感染第8天MOI=1略高于MOI=0.1,第12天基本持平并达到最高值,两周后变化基本相同。2.MTT结果显示,LO2对TRAIL不敏感,感染HCV后对TRAIL变得敏感;Huh7.5对TRAIL敏感,感染HCV后变得对TRAIL更加敏感。  3.在LO2细胞中,DR4、DR5 mRNA在各组中无明显变化,c-FLIP(L) mRNA在JFH1+TRAIL组中降低,但c-FLIP(L)蛋白水平却有所上升;在Huh7.5细胞中,DR4 mRNA在JFH1+TRAIL组中下降,DR5 mRNA在各组中无明显变化,c-FLIP(L)在TRAIL组、JFH1组、JFH1+TRAIL组中降低。蛋白检测发现DR5在JFH1+TRAIL组中略有上升,而c-FLIP(L)则显著下降。  结论:正常细胞LO2感染HCV后对TRAIL敏感的机制不是通过DR4、DR5和c-FLIP(L)。肝癌细胞Huh7.5感染HCV后变得对TRAIL非常敏感,其机制可能同DR5蛋白水平表达增高与c-FLIP(L)蛋白水平下降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以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M)为研究对象,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在BMM中是否表达,并探讨TRPV1对BMM功能调控的影响。  方法:体外诱导分化小鼠骨髓来源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输尿管开口尿流动力学情况判定肾功能与肾动态显像判定肾功能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肾动态显像筛查出的40个正常肾脏和肾动态显像诊断肾功能损伤肾脏70个
背景与目的:  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 DDR)调控激酶 ATM主要感应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损伤,一方面磷酸化激活组蛋白H2AX启动修复反应,另一方面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