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体系中酯化反应的催化特征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简单酸与醇的酯化和转酯反应在有机酯的生产中,尤其是在有机、生物有机、药物工业和相关的精细化学品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为了追求较高的转化率和很快的反应速率,常常采用一种反应物过量或者移走一种生成物的办法。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简单酯化与转酯反应的文献报道,其中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化学催化剂;另一类就是生物催化剂—酶。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并且是一种在合成上很有效的催化剂,它们对非天然底物的催化活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因为这种催化剂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并且环境友好。在最近一些年,把酶包埋在微乳或反胶束中进行催化反应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微乳液是热力学稳定,宏观均相,光学透明或半透明的溶液,它由水、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往往微乳液的形成有助表面活性剂的参加。依赖于微观结构,微乳液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油在水中,即 O/W 型;第二种是双连续结构;第三种是水在油中,即W/O 型。其中第三种指的是由表面活性剂分散的水滴在油中,通常也叫反胶束。对于酶催化反应来说,W/O 型是常用的。酶能够被包埋进微乳液的水滴中,而底物被溶解在连续的有机相中,反应发生在界面上,而生成的产物分散进入油相或水相。这种体系有两个优势:1、酶溶进水池中,可以避免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从而防止酶的失活。2、大量的油水界面大大提高了底物与酶的接触机会,使反应进行得更加迅速。 表面活性剂是形成微乳液体系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文献报道的酶催化反应都是在双二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钠(AOT)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两种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胶束或微乳体系中进行的,很少有人对其它表面活性剂给以注意。因此,我们在实验中尝试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一种相对便宜和广泛使用的商业表面活性剂去构建微乳体系。根据以上,我们以一种模型的酯化反应―正已酸与正已醇的酯化反应为例,在环已烷/DBSA/水微乳体系中进行,去与环已烷/AOT/水微乳体系进行比较,并进行有酶 (Candida cylindracea lipase)与无酶的比较。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即使在温和的条件下,无论是有酶还是无酶的情况,环已烷/DBSA/水微乳体系中的酯化反应能够进行得比环已烷/AOT/水微乳体系中的酯化反应快得多。这一结果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反应机理。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获得结论:在DBSA 微乳体系中的酯化反应能够获得相对高的转化率和相对快的反应速率由于 DBSA的双重作用,即它既是酸催化又是表面活性剂。这就显示了 DBSA 微乳体系应该是一种新型并且有潜力的在相对微和的条件下去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的酯化反应体系。
其他文献
多波叠前资料涵盖了丰富的地层岩性信息,大大降低了反演中多解性问题,提高了反演的可靠性。本文利用多波联合反演的方法对某工区的多波叠前资料进行反演。首先对多波资料进行
论述了基于云模型的不确定预测系统的建模方法,将预测过程拟成一个不确定控制系统,将作为系统输入的预测因素和系统输出的预测对象均以定性概念表示,并给出了定性预报的算法
<正>中国经济新常态是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呈现的一种状态,表现为经济相对稳定、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发生诸多重大转变,与传统不平衡、不协
<正>毫不夸张地讲,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创新思想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说其承前,是因为叶圣陶语文教育创新思想是对建国前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说其启后,是
期刊
滑雪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育运动,人们能够在滑雪的过程中体验速度的激情,感受雪板上的力量,克服离心力的作用,同时欣赏雪地风光和快速移动的景物。如果我们把雪道和公路进行类
制备了一种基于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水溶性荧光探针(PEI-TCPP),PEI-TCPP对Hg2+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Hg2+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其结构并不随时间、温度的增大而改变。在pH 5.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y,MET)作为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集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低能耗、能量回收、剩余污泥产量低等诸多优点于一体,近年来受
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一直以来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也一直是各国各地区电网建设和运行的难点,不仅需要考虑当地区域特点,区域负荷情况,还得考虑对电网运行方式的影响,对供电可靠性、设备绝缘水平、继电保护配置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在电力系统中主要有接地和不接地两种方式,而中性点接地系统又可分为直接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小电阻接地三种方式。本文从中压配电网中性点不同类型接地方式的原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联合围刺法治疗能否促进静脉溃疡愈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静脉溃疡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