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利用预算对公司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以便有效地组织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在理论上的概括是相对完美的,但是在实践中全面预算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一样,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由于没有IT环境的支持,不仅预算编制的难度大;而且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不能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执行数据,从而无法按照各部门、各个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预算标准进行实时控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在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消除了企业原先各种的信息孤岛,形成了一个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集成系统。因此实施ERP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近年来,ERP在我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ERP开展得尤其好,其全面预算管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ERP实施的成功率相比发达国家来说非常低,那么ERP实施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实施成败的关键又在哪里?在ERP环境下如何进行预算管理才能提高效率?鉴于目前在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仍不完善,主要停留在ERP环境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需求、可行性分析和功能分析上,对于如何构建ERP环境下的预算管理系统,如何实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我国目前讨论得不多。本人以此为目的,撰写了本文,旨在从应用务实的角度出发,把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设计分为预算的编制、控制、调整、分析和考核四个部分,以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为核心,介绍如何构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才能真正达到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目的。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我国对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停留在ERP环境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需求、可行性分析和功能分析上,而且在描述时大部分文章都很概括和抽象。对于如何构建ERP环境下的预算管理系统,如何实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我国目前讨论得不多,大多也没有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展开叙述。;而本文重点就研究了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第二章介绍了传统预算管理的不足以及ERP背景下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并阐述了将预算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进行融合的优势。传统预算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编制手段落后;没有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但是由于ERP系统可以满足全面预算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不但可以弥补这些优势,还实现了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增强了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实现的可执行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第三章主要从需求、流程和功能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分析。预算编制是对期初预算的编制以及定期预算数据的动态调整,为公司整体编制预算提供科学的依据。预算编制的流程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无论使用哪种,在最终通过之前都可以反复协商,这样才有利于预算目标既符合整体利益,又便于组织协调,形成人人关心、参与预算编制的氛围。预算编制的周期:不但要支持以时间为单位的预算周期,还要支持以项目为单位确定预算周期,这主要是针对投资项目进行的设计。预算编制的方法很多,系统不但应该支持固定预算,而且还应该支持弹性预算与滚动预算。预算控制主要任务是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对预先设定的预算项目进行控制,对预算中的具体工作进行管理,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提供相应的预算控制报告。预算控制的流程:任何业务如果没有相应的预算,业务申请在系统内部就不允许发生。在系统设置中,每一项目经济业务都可和一项预算项目相对应,这就保证了只要该预算项目有余额且申请金额小于該项目的余额,则该项经济业务就能够申请成功,并流转到下一个环节。预算控制的方法分为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人工参与控制。预算调整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一定的调整标准,对于因各种原因而不再适宜的预算进行调整,并提供相应的预算调整报告。包括在已有预算项目之间调整,还包括预算追加情形,对于正式下达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但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但要按照一定的批准流程来进行。在具体调整过程中,对于重要预算项目调整的工作流程应与预算编制的工作流程相一致;对于不重要的预算项目调整来说,应本着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采用适当的调整流程。预算的分析和考核主要任务是对预算指标考核、分析、查询等内容,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划分责任人,按一定制度进行奖惩,并为下年预算编制工作打好基础。包括动态考评和期末综合两个层次。动态考评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进行的,对于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即时确认和即时处理;综合考评是预算期末对于责任中心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差异发生的原因有可能是内部的工作效率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对由于内部效率所引起的预算差异,应分清责任归属,搞好考核奖惩;对由于外部原因所引起的预算差异,应将其作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时考虑的因素,适当对下期预算目标进行调整。第四章则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化方法,对基于ERP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四个子系统(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调整和预算分析与考评)进行了概要设计;旨在达到生产型企业的使用需求,完成ERP在企业中成功实施的目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编制一般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的。预算控制系统分为立项申请、审批和支付申请三个子模块。分析与考评系统分为预算分析、考评、查询三个子模块。第五章介绍了如何实施ERP环境下的预算管理:分为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前期工作阶段有成立筹备小组;ERP知识培训;可行性分析与立项;需求分析;准备测试数据;选型几个階段。项目实施的主体階段:成立三级组织;制定实施计划;调研与咨询;系统安装;培训与业务改革开始;准备数据;建立工作点;并行;正式运行。第六章统计并阐述了国内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用状况和发展前景,中国IT整个市场的总值已超过92亿美元,其中商品化软件仅仅只有约8%的份额,ERP在软件中又仅占5%,为3750万;ERP的服务远远没有达到与软件的合理比例。国内首部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应用的调研报告正式公布,未来5年是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市场的井喷期,市场份额将增长300%,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5.41亿元。同时,报告指出ERP、审计和全面预算的融合应用将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再重点结合电力企业实施远光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案例,将本文研究的从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到实施的整个流程进行实例化说明,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七章是总结.文章的主要贡献:1、设计了将全面预算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的、支持预算全过程的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块。2、研究了ERP环境下预算管理系统的实施3、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更直观更具体的分析出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效果。文章的不足:本文只研究了生产型企业的ERP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所以设计和实施的具体内容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行业,但是完成这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流程是通用的。文章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根据企业全面预算实时性、动态性的需求,此系统应该具有适应性和可进化性。因而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以上特征作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