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林业建设,加快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秀美山川,具有重要作用。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统一税费,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作为生产要素中最能动的部分,,资金的积累和投放贯穿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并成为决定其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的出发点是“一是在我国林业当前资金短缺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的信用融资机制,以满足非公有制商品林业可持续发展对资金投入的要求;二是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非公有制商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金运行的风险,以保证银行债权的安全。全书共七章,按内在关系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二章,对林业投融资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旨在明晰本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商品林业投入产出运作基础框架;商品林业投融资政策环境分析。第二部分,即文章的第三章,概略地总结了我国不同时期林业资金运行的共同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商品林业经营中信用机制的运用,信用机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信用体系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目前林业信用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四章,在前文分析了银行贷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贷款的具体方式——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详细分析了抵押贷款的作用机理,并回顾了福建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背景,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既文章的第五章,针对林业信用融资运作中出现的问题,这部分提出了完善非公有制商品林业信用融资机制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健全资金风险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运营环境;完善林权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创新林业信贷模式,完善林业信贷机制;引进联保机制,建立林业小额信贷制度。第五部分,既文章的第六章,案例:《福建省永安市推行林权抵押贷款的措施和做法》,主要阐述了非公有制商品林业经营中抵押贷款融资的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