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是28%-90%。有许多方法用于降低注射痛的发生。本研究比较了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芬太尼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差别。方法:本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200例行择期无痛人流手术的女性病人(18-40岁,ASAⅠ-Ⅱ)随机分成四个组,每组50例。A组:利多卡因0.5mg/kg,B组:2%利多卡因40mg,C组:芬太尼50μg,D组:生理盐水2ml(对照组)。各试验用药均为2ml,病人于前臂扎止血带后分别经静脉注射上述药物,保持1min后松止血带,开始注射丙泊酚,直到病人意识消失(即: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丙泊酚注射期间使用4分法对病人进行注射痛评分:0=无痛,1=轻度疼痛,2=中等疼痛,3=重度疼痛。术后待病人麻醉清醒,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注射痛再次评分,VAS评分>0分判定为有注射痛发生。评价各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结果:用4分法评价各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A组:19人(38%),B组:25人(50%),C组:32人(64%),D组:40人(80%),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VAS评价各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16人(32%)、22人(44%)、30人(60%)、37人(74%),统计学分析表明A组、B组与D组(安慰剂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利多卡因0.5mg/kg与C组:芬太尼50μg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但C组:芬太尼组与D(安慰剂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注射痛严重程度比较结果同上。结论: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mg/kg或40mg并保留止血带1分钟,均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