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金融界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问题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内部控制转向公司治理结构。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竞争态势的加剧,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则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进并逐步完善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总体思路是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囤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探讨。 公司治理结构是协调公司与以股东为主体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各利益相关者能恰当地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各项制度和机制安排。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研究时应考虑其特殊性。 企业契约理论是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团队生产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主要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的边界及企业存在的原因,而团队生产理论则着眼于研究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企业中的代理关系。根据企业契约理论,最有效的企业模式是私有资本结合、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清晰的股份制模式。 两权分离理论即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是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这一理论学说论证了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产生的前提。根据两权分离理论,公司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以明确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三者由于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实现公司的良好运作。 随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作为失去控制权的所有者如何使拥有控制权的经营者为其实现最大利益行事,这就是委托代理理论所要解释的问题。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机制需要解决代理人的选择、监督和激励问题,以规范代理行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委托代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应只考虑股东利益,还要顾及到债权人、经理人、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也变为服务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实现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通过对以上四个理论的分析,本文认为,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一定要结合相关理论,只有在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