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中的女性哥特解读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光之城》是美国白人女作家史蒂芬妮·梅尔创作的系列小说。第一部《暮色》写于2003年,此后梅尔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完成了《暮光之城》的四部曲。这部系列小说讲述了人类女孩贝拉与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女性哥特主义来表现女主人公贝拉勇敢、执着的品质。21世纪的哥特文学继续着传统哥特的脉络,传统哥特给人们的印象常常是阴暗晦涩的,使人排斥,但由于时代变化和作家们的一步步创新,使哥特式情节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在传统哥特中出现的幻化邪恶的因素在新世纪文学中逐渐地淡化,哥特主人公善良的一面也更多得到人们的挖掘,并且注入时代因素。女性哥特主义的特征是在阴森恐怖的背景下,突出女性反抗与挣扎的意识。男主人公多是恐怖的怪物或者高高在上的角色。女性在备受压迫的环境中,更加能突显出她们所受到的压制和她们身上爆发出的反抗的力量。在21世纪,女性哥特主义的主题仍然以女性的痛苦和挣扎为主要线索,展示给人们的往往是独立女性的刚强和坚毅。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是女性主义现代一个很重要的题材。本论文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女主人公贝拉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哥特主义元素,她善良的特质以及不畏艰险追求爱情的精神是现代社会的人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她的可贵精神表现在为了真爱努力跨越身份等级的限制,不畏父权和社会的压力,坚持自己的爱情,而且永不言败。本论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和《暮光之城》这部作品。介绍梅尔创作思想的起源和女主人公贝拉和爱德华的故事。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哥特主义到女性哥特主义的发展与变迁。哥特主义从最早惊悚晦暗的《德古拉》开始,不断发展。后来融入了女性元素,演变成女性哥特主义。女性哥特主义最早由美国作家提出,现在这种表现手法也多为美国作家所使用。从传统的哥特主义发展到现代女作家笔下柔美理想的爱情故事,这中间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第三部分从女性哥特视角来分析女主人公贝拉身上的女性主义元素,贝拉突破了常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她能够突破种族的樊篱,抵抗家庭与社会的压力,始终以吸血鬼爱德华为伴。腼腆内向的贝拉在爱德华受困的情境之下爆发出了女性心底的刚毅,成功营救爱德华。她对吸血鬼爱德华的不离不弃揭示了现代女性对爱清的深切渴望和其善良的本性。小说中的非自然因素起到了烘托故事情节的作用,突显了贝拉的女性哥特主义精神。第四部分为总结部分。本部分总结了全文中表现在女主人公贝拉身上的女性哥特主义精神,点出本文女性哥特主义的创新所做出的贡献。斯蒂芬妮梅尔用唯美的笔墨来表现哥特女性主义,使贝拉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既坚毅又不失女性的风采。
其他文献
2009年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正式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又一重要的里程碑,为成长性良好但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相比于我国现有的证券市场而言,创业板市场
近年来,新兴的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通信由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快速的发展趋势而备受瞩目。由于本身具有无缝覆盖范围广、业务部署成本低的优点,蜂窝网成为大规模承载
纳西族东巴口述文献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东巴文化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主要基于“口述文献”为主题的相关文献,通过对丽江市主要的纳西族东巴文献收藏机构的纳西族东
<正> 《韩非子》中的《解老》和《喻老》篇,是韩非对老子《道德经》的解释,它是我国哲学史上解释《道德经》的第一本论著。在《解老》和《喻老》等篇中,韩非继承了先秦朴素辩
<正> 生活在祖国北部草原地带的蒙古族,创造和发展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摔跤、赛马,射箭运动——即“男子三项竞技”。每当水草丰美、五畜肥壮的季节,草原上便举行以“男子三项竞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青铜器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对青铜器的整体研究中,纹饰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我们认为纹饰的变化体现了社会观念、思想文化的变化。通过对商周青
电视连续剧(以下简称电视剧)自诞生以来,就担当着叙事的功能。电视剧既可以利用镜头、景别、声音、蒙太奇等电视技术创造出具有真实感的视听画面,直接呈现“画面”和“情节”;又可
研究了一种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PWM变换器,与具有最小电压应力的PWM变换器相比,它具有电流应力更小、效率更高的优势。分析了非最小电压应力的无源无损电路网络在无桥Dual
某压气机一级转子叶片在抛光后磁粉探伤过程中发现异常,经低倍检查,该叶片叶背沿纵向有多条类似裂纹的缺陷,通过金相检验和能谱分析的方法对叶片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社会流动指人们地位、位置的变化。它包括两个方面,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化和在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化,社会学更注重研究前一个方面,即社会地位高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