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e8879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献为基础,以考据学、阐释学、功能学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文本研究为突破点、故事研究为重点、同时兼顾艺术特色,对《百喻经》展开多方面的研究。首先,文本研究。由于梵文本《百喻经》已缺失,故造成该经原文本的成书时间不得而知,传译情况不详,分卷不清等问题。本文拟对上述问题逐一研究:一、通过汉译《百喻经》内容的考察,可推知原文本《百喻经》大约成书于公元400年至450年之间,具体时间不详。二、通过对《笑林》所收录两则故事的全面分析,进而论证出与现存汉译本《百喻经》相类似的某些故事,至少在魏晋时期已通过口头传入中土。并且至少在东晋时期已被书写辑录、形成一些零星的残本,同时被僧人选入佛经中。三、汉译《百喻经》的翻译时间包括开始翻译和完成翻译两个方面,经考证可知,该经的翻译历时一年多,在永明九年(公元491)间开始翻译、至永明十年(公元492)后半年内译出,并且它的翻译活动可能是在官方的要求和帮助下进行的。四、通过对汉译《百喻经》分卷流变的梳理,考证出该书的最初风貌为十卷、含一百则故事。其次,故事研究。阐释《百喻经》与中印民间文学的天然联系,研究思路可图示为:探究故事源头(古印度民间故事)→被收录于《修多罗十二部经》→被辑录于《百喻经》→传至中土→影响中土文学→在中土民间传播→影响中土民间故事。经研究可知,《百喻经》所载的某些故事采自古印度民间所广为流传的愚人故事。同时阐释《百喻经》的传播与影响,勾勒出其在中土和朝鲜的传播痕迹,重点阐述它对中土尤其是朝鲜民间故事的影响。最后,艺术特色研究。此板块包含三方面的工作:一、讲说方式。譬喻为汉译《百喻经》主要的讲说方式,本文于此对譬喻予以释义、分类、阐释其功能,同时重点解读其譬喻的艺术特色及揭示其形成的缘由。经研究可知,譬喻共有两种类型,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可感之功效。汉译《百喻经》之所以采用譬喻的手法是对古印度文学善用譬喻传统的继承,同时与佛祖注重宣扬佛理的技巧有关。二、句式研究。经检阅汉译《百喻经》可知,它含有大量的四言句式。此由内外两种因素造成的:四字格具有便于佛经记诵、书写的特点;四言句式在中土悠久的历史为求那毗地提供了借鉴;受当时四六骈文的影响。三、语体研究。重点论述汉译《百喻经》的三个语体特征:非文言非口语、含有大量的外来词、被动句式以及复音词,同时阐述了上述语式形成的缘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汉译《百喻经》杂糅的语言风格,并指出此风格形成的缘由:保持佛经本身的特色;佛陀的语言政策;受众群体自身的特点,上层贵族和普通民众的欣赏口味不同,因而对它的语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其他文献
高浓度I-与Cd2+形成[CdI4]2-络阴离子,再与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本文基于此原理,研究了吖啶黄水相光度法,罗丹明B、丁基罗丹明B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镉的最优条件
岩溶隧道穿越各种复杂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构造单元,在隧道施工中会产生各种地质灾害,其中涌突水地质灾害是岩溶隧道工程中危害性最大的灾害。本文对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的
围绕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途径展开分析论述。首先介绍了当下医院进行财务管理所面临的一些新的形势,然后分析了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针对问
食醋是烹调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调味品。在中国,醋的历史文化久远,我国百姓自古以来就有酿醋和食醋的传统。随时代的发展,醋的用途由最初用于调味发展为如今的用于烹调型、佐餐
研究者通过对合肥市居住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五种基本商业设施分布情况的现场调研,同时结合居民前往各类设施的出行距离、出行模式、出行频率和居民满意度的统计分析,进而
据统计,2016年微信月活跃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62亿。微信已经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从获取信息的渠道、消费行为习惯、阅读方式等,并为企业开辟了一种颠覆性的营销模式。
重庆直辖以后,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入境游客数量比以前有大幅增长,入境游客人均消费也有一定的增长,伴随着重庆作为更多入境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重庆入境旅游的研究就显
近年来,离心压缩机不断向高压比、高效率发展。叶轮气动设计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叶轮机械的发展水平,是叶轮机械气动力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半开式离心叶轮因其强度高、极限圆周速
本论文以“建筑草图”作为研究对象,以“草图创作的两个向度”作为论述的主要内容,提出存在两种主导性的创作向度——“宏观向度”与“微观向度”,并以保罗安德鲁与卡洛斯卡帕两
Nurses are confronted with many stressors which may not present in other occupations,commitment to nursing profess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esearch to